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人物 » 煤炭人物动态 » 正文

两会声音 | 去产能 提升能源供给质量

日期:2019-03-12    来源:中国电力报

国际煤炭网

2019
03/12
11:2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全国原油加工量 煤炭去产能 煤炭行业

   过去一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更大进展:钢铁、煤炭去产能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三五”去产能的目标任务,并由此引领其他相关产业提质增效,对结构调整起到极大带动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大“破、立、降”力度,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市场化去产能。新的一年,能源行业如何进一步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我们特约部分代表委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裁马永生,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凡华,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武汉石化气化加工班班长马少斌,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杜儿坪矿掘进一队副队长董林,全国人大代表、山西阳煤集团一矿机电队技术员姚武江,全国人大代表、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化学分厂青年工人组组长张海英。
 
  化解过剩风险,煤电灵活改造促转型升级
 
  主持人:去年全国新增煤电装机2903万千瓦,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化解煤电过剩产能取得实效。下一步,如何更好发挥煤电灵活调节作用、进一步促进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温枢刚:要通过推动热电联产项目的改造实施,实现电能对散烧煤的替代;要通过推动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及煤电灵活性改造,实现电能在能源重点消费比重的提高。
 
  持续推进从规模扩张向注重效益提升转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效率变革。注重向发展质量要效益、向存量运营要效益、向管理提升要效益,用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率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在存量资产优化上,加快“腾笼换鸟”,按照国家关于化解煤电过剩产能的要求,稳妥推进淘汰落后煤电产能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能源发展上。
 
  张凡华:要加快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推广“清洁能源+储能”联合建设模式,平衡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降低系统运行风险,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进一步压减中东部特别是重污染地区的煤电项目和已有煤电产能,通过受入西部、北部地区清洁能源,解决中东部地区新增、替代电力需求和西部、北部地区清洁能源消纳问题。
 
  张海英:近年来,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煤电去产能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由于受低碳环保、节约能源、煤炭降产能等因素的影响,火电完成投资和新增装机规模双双下降,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低于20万千瓦时的小型机组全部关停,电力市场开放竞争,有效缓解了电力行业的供需矛盾。
 
  可以成立售电售热一体化运营公司,优先向本区域内的用户售电和售热。热电厂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一个电源点,还是一个支撑地区工商业发展、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热源点。借助热电企业绿色发展与电力体制改革相结合的契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空气污染等问题。同时,要严格调控煤价上涨空间,取消煤炭供应、运输之间的中间环节,加大成本管控力度,提升利润空间。若煤炭价格回落到合理区间并企稳,火电企业成本有望实现实质性的下降。随着发电量的增长及上网电价的提升,营业收入也将实现稳定增长,火电业绩有望实现反转。此外,还应加快实行煤电联动步伐,从政策层面加大煤电整合力度,实行煤电一体化,有效减轻煤源供应不足的现象。加大因煤电差价悬殊造成的企业亏损补偿力度。加大火电企业的转型发展力度,提供宽松的转型政策和资金保障。
 
  完善配套政策,促煤炭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主持人:我国“十三五”煤炭去产能任务已提前两年完成,今后将要如何完善煤炭产能置换政策,促进煤炭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黄玉治:2000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退出煤矿2.8万余处。下一步,还将有大量煤矿淘汰退出。加强煤矿闭坑管理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煤矿闭坑管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相关法规标准不完善;二是煤矿闭坑后灾害治理亟待加强;三是煤矿闭坑后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四是煤矿闭坑后监管不到位,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建议制定《煤矿闭坑管理办法》,加强闭坑后灾害防治工作,降低煤矿闭坑安全风险;建立闭坑信息大数据平台;加强闭坑后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出台相关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因地制宜开展闭坑后残存瓦斯、矿井水、井下残煤、井下空间和可再生能源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董林:建议完善煤炭去产能配套政策。在关闭退出煤矿职工安置方面,继续坚持企业主体责任与政府组织帮扶、多渠道转岗分流与政策性兜底安置、依法依规实施与保障职工权益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内部安置、转岗培训、内部退养、转移就业、创新创业、自主择业、灵活就业、公岗“托底”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在去产能关、停矿井方面,国家及相关部委、地方政府从项目认定范围和条件、项目的申请、审查、认定程序、储备项目管理和启动等方面制定明确方案,促进满足条件的去产能矿井尽快纳入储备项目进行管理。对企业而言,希望作为储备项目的矿井,一是允许矿井产能纳入企业减量置换指标;二是允许这些煤矿的银行贷款实行停息挂账,直至允许恢复生产作业。
 
  姚武江:近三年来,山西退出的煤炭产能位居全国第一。但在关闭矿井的同时,企业债务并未得到同步解决,主管企业仍在为这些关闭矿井支付大量利息,由此带来沉重负担。
 
  一是希望尽快出台具体而可操作的债务处置办法,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减轻母体企业负担;二是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建议关闭矿井的金融债务处置,首先可由金融机构停息挂账,在此基础上,债务本金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逐步解决。
 
  宏观统筹规划,促炼油产能有序发展
 
  主持人: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突破6亿吨,但全国总产能已达约8亿吨,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正在集聚。该如何化解炼油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马永生:从薪柴到煤炭,大概用了100多年。从煤炭到石油作为主体能源大概也用了100多年,现在从石油到清洁能源,起码也得30-40年甚至更长时间,需要耐心。
 
  国家要统筹规划炼油行业,不能无限制发展。实际上,去年好多企业的开工率只有百分之六七十,从提高能效和经营效率角度讲,很不经济。另外,它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好多资源是社会性的资源。我认为有调整的必要。中石化是全球最大的炼油商也在进行一些转型,积极地探索一些新的发展路径,比如炼油向化工转型,即消纳这部分过剩的产能,也为国家盘活这部分资源,发挥我们的力量。
 
  马少斌:要加强宏观统筹,引导炼油产能有序发展。一是建议加强炼油产业规划,在国家层面对炼油产能总量进行宏观调控,合理引导投资,避免重复建设、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二是建议提高准入门槛,未经国家核准,炼油企业一律不得新建、扩建一次加工能力,严禁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化工项目。三是建议充分考虑环境、土地、水资源等因素,统筹重大炼化项目布局,严控新增布点,重点支持石油石化央企通过内涵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型炼化基地。
 
  评论

  轻装上阵创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今年将加大“破、立、降”力度,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市场化去产能。
 
  2018年,能源行业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供给结构不断改善。
 
  进一步完善煤炭产能置换政策,促进煤炭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去年底,年产9万吨以下煤矿基本退出,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产能减少到2.2亿吨以内,超额完成2018年1.5亿吨去产能任务。
 
  积极稳妥化解煤电过剩产能,持续推进煤电调控工作,加强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指导地方、企业合理安排煤电项目核准、开工和建设时序,严控新增规模,大力清理整顿违规项目,推进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落后煤电机组淘汰关停。2018年,全国新增煤电装机2903万千瓦,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坚定地“去”,是为了更好地“进”。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优质产能加快释放带来的收益显而易见:2018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达70.6%,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煤电设备利用小时4460小时,同比提高148小时。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能源行业既要看到去产能取得的显著成效,也要意识到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煤炭已从总量去产能转变为结构优产能,需要促进先进产能及时有效释放、推动安全绿色开发和完善的清洁高效利用机制;煤电利用小时数已经接近或达到当前电源结构下的合理水平,在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其灵活调节作用、进一步促进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需要思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破”不足以谈“立”,去产能初期的阵痛正被供给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实效逐步取代。退出落后产能“减”出的新空间,将为优质产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助力我国能源产业轻装上阵创未来。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