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煤炭企业主动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煤炭市场总体平衡,供需相对宽松,但价格下滑幅度比较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从我国煤炭经济运行形势来看,一是煤炭消费总量继续增长,二是煤矿基建投资继续增长,三是进口增长较快,表明我国煤炭是产能建设超前,而不是产能过剩,煤炭行业依然是朝阳产业。
煤炭供需宽松 长远依旧不足
王显政分析,目前,我国的煤炭产能已达到39亿多吨,与“十二五”计划产能41亿吨相差无几,这是当前供需宽松的原因之一。
据介绍,今年1~8月,全国煤炭消费量增加了9500万吨,国内煤炭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量基本相当。由于今年初以来煤炭进口量增加六七千万吨,水电满发致使电煤消耗减少了约2000万吨,煤炭供需宽松的局面比较明显。
同时,我国出现供需宽松形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进口煤大增。王显政说,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在资源进口上不能搞贸易壁垒,而且应当鼓励煤炭多进口。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6412亿吨,同比增长55.5%。
王显政强调,我国进口煤需要规范,一方面要注意质量,尤其对劣质煤要加强控制;另一方面,相关政策上,对国产和进口煤要一视同仁。而且,作为煤炭企业,应该真正按照市场基本规律来办事,根据市场需求自我控制。
实际上,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35.2亿吨,进口煤不到2亿吨,仅占5%左右,并未给国内企业造成太大冲击。但不容忽视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投资2100多亿元,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再加上“十一五”期间的1.25万亿元和2011年4800亿元投资,巨大的基本建设投入,形成了煤炭产能建设超前的问题。
同时,我国的煤炭需求总量还将继续增加,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考虑“十三五”,我国煤炭行业长远产能不足的问题就非常突出,依然面临“短期产能宽松和长远不足”的矛盾。
此外,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和产能增长受生态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大,随着东部资源逐渐减少,煤炭主产地在逐渐西移,煤炭产地和消费地越来越远;西部缺水,生态建设压力大,环保投入多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煤炭生产和运输的成本越来越高。
期待电煤并轨 市场依然看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超过10年,国内煤价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煤炭作为主体能源价格如果不能完全市场化,就不能满足入世的基本要求。2012年,我国煤炭供需相对宽松,市场煤价格大幅下跌,某些区域基本与重点合同电煤价格持平,煤炭市场迎来了电煤价格并轨的最好时机。
实际上,电煤并轨是我国价格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势所趋。
王显政说,电煤并轨不仅事关煤电两个行业的利益,而且事关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电煤价格并轨成功,煤炭行业就实现了全面市场化,我国整个能源行业也就实现了除电价以外的全面市场化。
1998年,我国煤炭行业经济危机时,有一种“宁降价不丢市场”的提法,结果降了价,也丢了市场。事实证明,煤炭是大宗物资,降价不能启动市场,也不能促进消费。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煤炭企业和用户不仅是经济合作,还有文化方面的磨合,都不是简单地靠降价就能实现的。
而在此轮煤炭下滑行情中,煤炭行业和企业表现得越来越成熟。近日,神华集团等14家煤炭企业联合发出倡议:坚持依法办矿、合法守规经营,坚持市场需求、科学组织生产,坚持诚信经营、认真履行合同,坚持安全发展、关注矿区民生,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发展水平,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转型升级。
王显政认为,神华集团等14家煤炭企业的联合倡议,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煤炭企业真正走向市场以后该怎么走,具有引领性作用,是从理念到思路重大变化的前奏。煤炭企业更应该主动走向市场、适应市场,我国政府、社会和投资者依然看好3~5年以后的煤炭市场。
未来一段时间煤价回升空间不大
8月底以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连续四周小幅回升。8月22日至9月19日四周,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分别报627元/吨、628元/吨、630元/吨和633元/吨,周环比分别上涨0.16%、0.16%、0.32%和0.48%。目前,虽然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出现了连续小幅反弹,但未来反弹动力依然不足,持续反弹幅度将非常有限。
近期沿海煤价反弹回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受主动或被动限产、减产影响,8月份以来国内主产区原煤产量继续回落。二是7、8月份煤炭进口下降使得沿海煤市之前供大于求的局面有所改善。三是夏季用煤高峰过后,冬季用煤高峰来临之前,电厂补库需求增加。四是8月份以来沿海煤价连续企稳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预期,加之大秦铁路检修即将启动,电厂等用煤企业冬储煤采购陆续启动。
但从多方面因素来看,预计未来煤价持续回升仍然乏力。
第一,煤炭实际需求仍然不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放缓,出口增长乏力,工业生产增速不断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始终不减。受此影响,8月份火电和粗钢两大主要下游产品产量双双同比下降。8月份,作为重要先行指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时隔9个月之后,再度降至50%荣枯分界线以下,显示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虽然9月初有关部门又集中审批核准了一批基建项目,但受融资难度加大、天气转凉等因素影响,短期内项目或难以取得切实进展,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力、钢材、水泥等下游产品需求整体仍呈疲软态势,煤炭实际需求仍然不振,煤价回升缺乏基础。
第二,电厂煤炭库存处于较高水平。虽然迎峰度夏过后,电厂煤炭库存出现了一定回落,但整体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数据显示,8月末,全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合计8464万吨,同比增加2296万吨,增长37.2%,平均可用25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0天。电厂较高的电煤库存,一方面会影响其煤炭采购积极性,另一方面会增强电厂的议价能力。
第三,煤炭进口或将止跌企稳,甚至逐步回升。一方面,由于8月份以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已经止跌企稳并有所回升,贸易商的市场信心有望逐步恢复,促使煤炭进口量逐步止跌企稳;另一方面,夏季用电高峰过后,电厂补库需求增加,但由于大秦铁路检修、主产省区煤矿停产、限产,这种情况下,华东、华南部分用煤企业为了避免煤炭供应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增加进口煤采购。
第四,大秦铁路秋季检修对煤市支撑有限。大秦铁路将于10月8日启动为期10~15天的秋季检修。由于今年煤炭运输需求下降,1~8月大秦铁路运量不增反降,运力并未得到充分利用。8月份大秦铁路发运量3129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565万吨,较去年检修所在的9月份甚至都减少200万吨以上。因此,即使是检修,10月份铁路运力较目前仍有一定增长空间,市场炒作空间将被大大压缩,秋季检修对铁路正常煤炭运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第五,水电出力季节性回落短期内尚不足以支撑煤价。受来水情况较好和水电装机容量增加两方面因素影响,今年5~9月水电发电量持续大幅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火电需求。由于来水减少,9月份开始,水电出力将季节性逐步减弱,但是由于天气转凉,9、10月份空调负荷降低,用电量也将同步回落。因此,短期内水电出力减弱尚不会带动火电出力增加,也不足以对煤价构成明显支撑。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一段时间沿海煤价回升仍然乏力。以目前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来看,预计回升幅度不会超过2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