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煤炭网讯:为什么整合没有给煤炭行业带来理想的效果呢?为什么整合以后的煤炭行业,反而出现了比整合前更多的矛盾和问题呢?没有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完全依赖行政手段,无疑是最根本的原因。
让市场机制来决定钢铁行业的重组与整合,不仅符合钢铁行业的实际,也符合新一届政府大力推行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与要求。而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所要做的,就是制定规则、规范秩序、实施监督。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山西煤炭企业融资座谈会上,相关部门透露,今年以来,山西煤炭企业负债率节节攀升。截至2013年6月末,焦煤、阳煤、同煤、潞安以及晋煤五大煤炭集团负债率均在73%以上,负债总额近6800亿元。
从整合以来这几年煤炭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说没有一家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能够免受政府的干预、免受行政的控制。几乎所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利润目标等都是政府下达的,而不是市场决定的。
而企业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经营目标,特别是产能目标,在自身并没有多少积累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负债来投资,靠负债来扩大生产规模和产能。这也是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仅仅5家煤炭企业,负债总额就高达6800亿元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从目前煤炭行业的形势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短期内是不会有明显好转的。即便出现好转,也会因为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节能降耗标准的提高等,不会再出现前几年那样的“好日子”。也就是说,煤炭行业将进入相对稳定和平缓的阶段,煤炭价格也将趋于稳定和平缓。这也意味着,高额负债将成为煤炭企业走出困境最大阻力之一。就算价格能够出现一些回升,也难以消化巨额债务带来的成本压力。
煤炭行业的冬天,时间不会太短,“寒意”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伴随着煤炭企业。
那么,为什么整合没有给煤炭行业带来理想的效果呢?为什么整合以后的煤炭行业,反而出现了比整合前更多的矛盾和问题呢?没有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完全依赖行政手段,无疑是最根本的原因。而所以在整合中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而过度利用行政手段,则在于当时的整合,最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而不是为了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正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整合,是采取“拉郎配”的方式。特别是要求民营资本退出,更是反市场的。
事实上,如果在制定整合方案时,能够更多地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出发,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按照市场规则,以资本为纽带,对企业进行整合,也许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的问题,政府给企业下达的生产经营目标和产能扩张目标,就会受到市场的有效约束与控制。
问题出就出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将市场的无形之手完全捆绑了起来,市场对煤炭企业的作用,基本没有了。没有了市场的调节,煤炭企业也就完全成了政府及其官员的政绩工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政府都在不顾一切地负债经营、负债建设,又怎么可能不让风光无限的煤炭企业负债扩能呢?每家企业都在政府的有形之手干预下快速扩张,煤炭行业又怎能不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呢?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有这么多家煤炭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也足以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的扩张步伐有多么的大、多么的快。
从煤炭行业快速整合到快速扩张再到快速陷入困境,不禁让我们想到目前正在合力推进的钢铁行业整合。因为,种种迹象表明,钢铁行业的整合,似乎又在蹈煤炭行业之覆辙,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有明显的过度干预之嫌。所不同的是,地方利益保护会成为钢铁行业整合最大的阻力之一。
如果钢铁行业的整合,不能吸取煤炭行业整合的教训,继续用行政手段来左右、来控制。那么,不仅整合的难度会很大,即便整合成功,又可能是煤炭行业的翻版,不要几年时间,各种矛盾和问题就会频发。
实际上,从钢铁行业2003年到现在的几次调控情况看,行政手段对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与效力。相反,行政手段用得越多,调控的效率也就越低。不仅如此,还会产生许多相反的作用。要想让钢铁行业的整合不重蹈煤炭行业的覆辙,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用市场化手段对钢铁行业进行整合与规范。
而让市场机制来决定钢铁行业的重组与整合,不仅符合钢铁行业的实际,也符合新一届政府大力推行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与要求。而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所要做的,就是制定规则、规范秩序、实施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