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相关行业 » 钢铁行业要闻 » 正文

钢铁产量瞒报现象严重 影响产能压缩行动效果

日期:2013-10-30    来源:转载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煤炭网

2013
10/30
13:3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钢材

  9月18日,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雾霾恶劣天气,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山东六省区与环保部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承诺将在未来五年内对各自区域内的高污染行业进行整治,压缩产能规模,以改善区域内大气质量。其中,钢铁行业成为众矢之的,各省区均制定了钢铁产能淘汰、压缩的目标,尤其是身为中国第一产钢大省的河北省,更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

  “压钢”政策出台后,市场各方众说纷纭,支持者固然为政府及企业壮士断腕的决心而叫好,反对者则为产能削减后引发的大规模失业以及铁矿采选、煤炭开采、焦化、水电、运输等周边产业所可能面临的需求下降、市场萎缩局面而忧心忡忡。但我们以为,且不论“压钢”政策是否能产生降低污染、减少雾霾的预期效果,仅就其实际执行来看,是否能真正实现缩减钢铁产能的目标,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除了钢铁行业一边淘汰、一边新建的痼疾外,行业内产量瞒报现象的存在,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钢铁产能削减政策的实际成效。

  钢铁产量瞒报现象严重

  多年来,地方政府瞒报实际钢铁产量,已经成为钢铁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而不同部门统计数据“打架”,行业内也可谓见怪不怪。以河北省为例,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调研,每年1-2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省钢铁产量数据中,河北省的钢铁产量数据均大幅增加,增速远超其他各省区,而下半年其他省区产量增长时,河北省产量却逆势下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此外,河北地方统计部门上报的产量数据中,往往出现粗钢产量减少,钢材产量却增长的反常现象。另统计近年来河北省全省及区域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生铁和粗钢产量数据,我们还发现以下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

  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每逢年初,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生铁和粗钢产量占全省总量的比例通常都较低,一般在60%-80%之间,而每逢年末,重点大中型企业的产量占比则大幅上升,甚至超过全省总产量,其中2010年12月重点大中型企业的生铁和粗钢产量占比一度跃升至124.15%和142.33%。毫无疑问,即使该省区内的所有非重点中小企业均停止生产,重点企业产量超过总产量的情况也不符合逻辑,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当地总产量数据存在极大的水分,且瞒报现象极为严重。

  地方政府推手催生瞒报现象

  瞒报产量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推手。在“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下,近年来国内钢铁产能迅速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日趋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政府曾多次出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将具体任务分解至各级地方政府,并不断加大执行监督力度。然而,在当下GDP政绩观的推动下,部分地方政府出于“保住钢铁企业,就是保住巨大GDP和大量税收,并解决就业压力”的考虑,往往放松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纵容钢铁企业不顾市场规律扩产,并诱使或逼迫辖区内钢铁企业少报产量。据统计,自2004年铁本事件后,除曹妃甸首钢项目、宝钢湛江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后两个项目尚未形成产能)外,中央政府基本没有批复上马钢铁新项目,但我国钢铁产能却不断扩张,在2006-2012年间累计新增产能4.4亿吨,实际综合产能在2012年末达到9.76亿吨(中钢协调研数据)。而新增产能中,除少量是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实现的外,大部分均为在地方政府纵容下未批先建的项目,涉及的也多为地方中小型钢铁企业。从下表不难发现,非重点中小钢铁企业,正逐渐成为国内钢铁产能不断扩张、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地方政府的瞒报,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产能过度扩张的现象。

  瞒报产量影响产能压缩行动实效

  地方政府瞒报钢铁产量的行为,不仅仅使相关统计数据严重失真,中央政府及主管部门难以准确掌握钢铁行业真实状况,制定调控政策时往往难以准确命中要点,也加剧了钢铁产能过剩局面,使多年来强力推行的减产行动流于形式。而在经济增长放缓、地方债务负担日益加重的当前,或受GDP政绩观的影响,或为保证本地区税收、就业,难保地方政府不会通过瞒报产量、明减实增等方式继续为辖区内钢铁企业“保驾护航”。因此,尽管本次压缩产能行动舆论声势高涨,但如果瞒报产量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压产行动缺乏真实、客观的数据作为依据,那么其实际效果仍然令人担忧。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