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举行的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新闻通气会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表示,京津冀地区PM2.5主要来源包括,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生物质燃烧等一次排放细粒子,以及这些来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经二次转化形成的细微粒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介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气体污染物,会与大气中存在的大量自由基产生氧化反应,形成硫酸、硝酸、硫酸盐和硝酸盐等颗粒物,最终形成霾。而排放进大气的VOC(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是使大气氧化性增强的关键物质。VOC的产生跟能源的使用密切相关,煤炭、石油、天然气里面都存在有机质。
国家发改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更是直言,我国大气污染的罪魁是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费。他透露,2002年我国只消费14亿吨煤,现在要消费40亿吨煤,2002年我国消费石油还不到3亿吨,现在消费超过5亿吨。而化石能源消费集中让污染情况更加突出。人口和经济最集中的京津冀鲁豫、长三角和珠三角,总面积约150多万平方公里,却消费了我国70%多的能源。单从煤炭计算,平均每平方公里年消费约2000吨。
我国的煤炭探明储量不到美国的一半,却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最大煤炭进口国、最大煤炭消费国。中电新闻网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消耗的煤炭占世界总量比例达到50.2%,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煤炭消费总和还多。我国能源消费中原煤占到70%左右,煤炭之外相对清洁的能源消费只占30%左右,这和世界水平正好相反。在清洁能源方面,我国天然气消费不到美国的20%,核电消费不到美国的12%。
对于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我国早在10年前就开始研究解决之策。2005年,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此外,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提高煤炭质量,压减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小型煤矿和炼油、水泥、玻璃、火电等工厂,改善生活用能等措施,也让我国的能源消费情况发生改变。
今年以来,全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出现了10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完成28.5亿吨,同比减少3690万吨,下降 1.28%。全国煤炭消费30.3亿吨,同比下降1.2%。中国海关数据也显示,今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各类煤炭22285万吨,同比减少1590万吨,下降6.7%,累计完成各类煤炭出口437万吨,同比减少154万吨。
煤炭行业资深分析师李廷认为,经济增长放缓是抑制煤炭需求继续增长,并导致煤炭需求下降的根本原因。当前,火电、生铁、水泥等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增长急剧放缓,甚至停止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4%,较去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其中火电发电量同比仅增长0.7%,下降5.8个百分点;1~9月份生铁和水泥产量同比仅分别增长0.4%和3%, 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5和5.9个百分点。
唐孝炎认为,我国现在开发新能源的动作还是太慢,一定要开发风电等新能源。同时也要注意科学使用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李俊峰指出,当前我国对风能、太阳能等还不够重视,能源体系和世界脱节。他建议我国增加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比例,发展相关核心技术。同时提高排放标准,通过补贴和价格政策,鼓励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的使用。
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11月1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显示,中国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认为,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尚未到位,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要转变政府监管方式,必须从过去以项目审批为主,转变为以战略和规划引导为主。当务之急是立法跟上,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