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称道的是,我省成为“获奖大户”,共获奖69项,晋煤、阳煤两家企业更是包揽了2项特等奖。这表明,我省近年来把科技创新作为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路径,埋头苦干、遍尝艰辛,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效。这对于处于困境中的煤企来说,无疑是摸到了打开前进之门的钥匙,看到了重铸辉煌的曙光。
从黄金十年到市场低迷,煤炭产业近年来可谓陷入了内外交困、疾病缠身的泥沼。从利润方面看,国内煤价长期高于国际煤价,这种情况注定难以持久;薄利多销,也已经不适应能源市场结构需求。煤企必须大力压缩开采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从环保方面看,空气污染广受国人诟病,气候变暖引起全球关注,节能减排已成大势所趋。所以,要想脱困,必须迈过利润、环保这“两道坎”。要迈过这两道坎,最根本的还得靠科技创新,不是小创新,而是大创新,甚至是科学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大同朔州忻州调研时说过,“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化石能源清洁发展,这是煤炭革命最核心的问题”。
2013年,我省煤炭产量达到9.62亿吨,比2007年增长了52%。但与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相比,我省煤炭产业综合性开发利用相对滞后,产业链条短、精加工比较欠缺、煤炭循环经济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根本解决靠什么?还得靠科技创新,来一次煤炭革命。
科技创新说说容易,做起来却不亚于移山倒海。首先要有点卧薪尝胆的韧性,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不受旁人所诱,不被外物所惑。过去几十年,煤炭市场历经周期性兴衰。每逢顺风顺水时,大家执着于跑马圈地扩张产能,大煤矿冲着上,小煤矿跟着上;是煤矿的抢着上,不是煤矿的也要挤着上。同一个煤矿,不仅销售经营人员在卖煤,连科研管理人员也急着要指标批条子,技术创新、科研进步被晾在了一边,无人问津。
科技创新还要有点破釜沉舟的勇气,看准了就下手,不拖泥带水,不朝三暮四,持之以恒做好一个项目、做出一项突破。现在,能源领域最耀眼的新星无疑是页岩气,但上世纪80年代刚开采时,它并不被人看好。一家名叫米歇尔能源的企业却独辟蹊径,坚持不懈地研发、勘探、钻井,烧钱约2.5亿美元,花了近20年时间,终于促使页岩气开采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这不仅使美国天然气消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发生逆转,而且成了当下西方压低油气价格、经济上困死俄罗斯的最大底牌。
我省这次在煤炭科技领域的大量获奖,不仅为煤企的科技创新鼓了劲、加了油,也让科研人员尝到了喜悦、看到了希望。对煤企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也是涅槃重生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