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年产4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及天然气液化项目日前投产并安全运行。它是汇能煤电集团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及12亿立方米天然气液化项目的第一条生产线,标志着鄂尔多斯市对京津冀鲁供气的阀门已经打开,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我区煤炭资源丰富,水煤资源组合条件和产业基础较好,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我区煤种齐全,西部鄂尔多斯区域的煤质适用于各种煤气化技术,东部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褐煤含水量高,适合就地转化加工。2014年全区原煤产量9.8亿吨,在保障国家煤炭外调需求前提下,有条件发展现代煤化工,实现清洁能源输出。
我区作为资源型地区,能源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产业结构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方面需要优化煤炭利用方式和能源结构,由煤炭生产与原煤输出为主向煤炭转化与清洁能源输出为主转变。另一方面需要抓住国内石化产品出现结构性短缺、能源消费地对清洁能源需求量大增的机遇,加快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开发局局长李杰翔说,煤制天然气、煤制油项目的实施,对于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年初考察我区时指出,要发挥比较优势,把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改变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把资源转化增值这篇文章做好。而发展煤炭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平均比单纯输出煤和电增值6-10倍,可以实现煤的多级利用。
“与此同时,将煤炭的多级利用与我区优势特色产业融合,有利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就地增值转化与清洁能源输出。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是我区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李杰翔表示。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工交财贸处处长洪冬梅认为,推进煤制气、煤制油产业化示范,将单纯供煤转变为提供油气等清洁能源,有利于增加国产油气保障能力,降低对外依存度,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应对国外油气资源控制和平抑国际油气价格的重要措施。“实现煤炭的就地转化,还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绿色环保。”
此外,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能够放大相关产业就业的乘数效应。业内人士认为,我区资源丰富,但欠发达的区情并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技术含量、企业结构、充分就业、居民收入等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区煤炭加工度低,吸纳就业能力有限。而发展煤炭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能够使相关产业就业的乘数效应更大。
多种因素叠加,内蒙古煤炭加速“变脸”。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内蒙古能源产业来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这一年,能源产业一方面面临着需求不足、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复杂形势。另一方面,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取得重大进展,5个煤制天然气、煤制油项目取得国家路条,重大煤制天然气项目相继投产,运行良好。
煤制油气项目的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和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有利于改变自治区“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将进一步提升我区煤化工产业层次,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