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2月中国进口煤1526万吨,环比降9.06%,同比大幅减少33.1%,单月进口量创2011年4月以来的新低。2015年1-2月,中国共进口煤炭3204万吨,同比下降45.3%。
1月份进口量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微量元素检测的潜在风险,而随着1月份进口煤的陆续通关,这一新政对于进口煤的影响已经大幅降低。
然而,进口煤的成交情况并没有随着微量元素检测风险的降低而好转,反而呈现恶化的趋势。华南地区不少进口商已经暂停了进口煤业务操作,甚至对于进口煤的价格也没有兴趣过问。
广东某进口商表示,一方面进口煤价格在上涨,价格过高,而另一方面国内煤的价格后期还要下跌。
一涨一跌,反映了目前进口煤成交的困境。从汾渭-普氏联合发布的CCI指数来看,国内煤价格自1月份开始持续下跌,累计跌幅达到40元/吨;而进口煤价格在1月下旬之后持续上涨,累计涨幅折合人民币11元/吨。
根据CCI1与CCI2指数折算,进口煤到南方港口的到岸价格优势已经于从12月份的80元/吨下降到约35元/吨,考虑到进口煤在卸船成本和卸港费用方面的劣势,实际价格优势仅为5元/吨。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进口煤价格倒挂的情况。
广东某贸易商表示,近期主要从北方港进货,短期内不会考虑进口煤,因为优惠后的神华煤价格更加便宜。
在长江沿线地区,由于当地贸易商开始低价出售国内煤,同时神华集团也针对华东地区提出了30元/吨的额外优惠,进口煤实际上也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
可以说,不仅1-2月份中国煤炭的进口量会处在低位运行,未来的2-3个月时间内这种低迷情况仍将维持。
国内煤的价格下降,可以说是顺应市场的一种形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进口煤价格在1月中旬后的挺价,甚至不惜于丢失市场份额呢?
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日澳长协谈判。为了在4月份即将达成的季度合同中达成一个比较理想的价格水平,澳洲矿方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提高价格,二是宣布减产。
日澳长协谈判的基准,是6000大卡动力煤的离岸价。这一价格,自1月中旬起开始持续攀升。根据Globalcoal发布的价格指数,2014年1月14日,纽卡斯尔6000大卡动力煤离岸价为61.1美金,而2月26日,该指数竟上涨至72.6美金,涨幅达到了11.5美金。而受澳洲煤价格指数影响较大的印尼煤矿商,也在2月之后开始提高其离岸报价。
2月底,国际矿业巨头宣布削减在澳洲和南非部分煤矿产量,预计2015年煤炭产量削减6%。一时之间,国际煤炭市场的澳洲煤进入供应偏紧状况,对于国际煤价形成了支撑。
然而,供给偏紧的,只是国际市场。国内的下游用户,完全不考虑国际市场的供给关系,而是在高位的库压支撑下拒绝接受进口煤的价格上涨。如果卖方执意提高价格,那么他们很快就会转而采购价格差不多的国内煤。
情况更糟糕的是,国内市场降价的强烈预期依然存在,所以,如果国外矿商不能快速跟进国内煤的降价节奏,那么只是面临被挤出中国市场的局面。
对此,业内人士的看法不一。北京某进口商表示,国外矿商并不会轻易放弃中国的市场份额,所以在日澳长协谈判之后,进口煤价格将会大幅下降。
而上海一家进口商表示,进口煤的价格已经跌至成本线附近,再向下的空间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