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国内煤炭行业仍处于低迷期,产销量继续双双下滑。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与销量分别同比下降3.5%和4.7%,与此同时进出口数量也同比大幅下降,社会库存不断增加,80%以上的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
最困难时期
由于国内长期处于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的状态,煤炭价格和销量持续下滑。从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动力煤期货价格走势中可以看出,去年12月份还在500元/吨之上的动力煤价格,今年4月份一度跌破400元/吨的关口,在四个多月的时间跌幅近20%。
需求不足与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库存的增加。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存煤已持续39个月在3亿吨以上。一季度末,煤炭企业存煤约9000万吨,比年初增长4%;主要发运港口煤炭库存为4955万吨,同比增加857万吨,增长20.9%。由于市场供应充足且价格不断下行,下游主要电厂采购意愿较低,存煤同比减少了9.6%。
2015年前两个月,全国煤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整体亏损。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3%,亏损额为16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32.4%。一季度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80%以上亏损,预计随着价格的下跌全年将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煤炭行业的分析人士表示,由于价格的下跌,最近几年一些煤炭“大佬”利润下降得很厉害,以往风光无限的大央企也嚷嚷着要减产。
以动力煤价格为例,动力煤现货价格2013年跌破了600元/吨,2014年跌破500元/吨,而2015年动力煤现货价格跌破400元/吨的概率非常大。企业的利润随着煤的价格每年都要下一个台阶。
尽管目前的煤价已经降到2007年以来的最低点,但市场多数人士认为,由于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2015年价格仍将保持下跌趋势,中国煤炭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
信贷政策收紧
七八年前煤炭行业的高利润令国内大量信贷资金都投向涉煤企业。最近三年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速下降的影响,煤炭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严重,企业的信用等级被下调。2014年初中诚信托30亿元的兑付危机已经凸显了煤炭行业信贷资产的违约风险。面对不断出现的煤炭行业违约事件,银行已经开始对煤炭行业采取审慎放贷的政策,行业融资的成本迅速增加。
中国人民银行4月23日发布的《中国能源转型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下的金融政策研究》(下称报告)显示,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的六年间,168家上市涉煤企业累计申请了5508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由于近年来煤炭经济下行态势持续,煤炭生产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一些煤炭大省的金融机构已经频现风波,银行信贷资产违约风险激增。由于亏损状况短期难以改变再加上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减发工资、欠发工资的现象越来越多。
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高碳、高污染的能源消费模式向煤炭清洁化、减量化与替代化的方向转型的关键时期。逐年减少的煤炭消费比重也是行业低迷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为68.8%,2012年为66.6%,2013年为65.7%。《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左右。2014年11月公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我国将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控制在62%以内。
报告测算显示,如果GDP增速保持在7.5%之上,银行对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贷款额度控制在240亿元(这一水平约为2013年的40%)以内,2020年煤炭生产量有望控制在38.56亿吨内,这一水平可以与2020年前煤炭消费峰值(40亿吨至42亿吨)相匹配。但以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实现7.5%的经济增速较为困难,因此对煤炭行业的年贷款额度可能会在240亿元的基础下再次下调。
“寒冬”远未结束
尽管过去三年行业都在低迷期,但对于中国煤炭业来说,2015年形势更严峻,“寒冬期”远未结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近期也公开表示,2015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更多,形势更加严峻。
面对需求减少、信贷收紧、产量库存高企等问题,业内人士均认为这些问题短期难以得到改观。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行业扶持政策,包括限制产能、限制降价,但这些难以解决根本性的矛盾,只能短期提振市场信心。
资深市场分析人士韩伟宁表示,未来煤炭行业将会出现两种趋势。首先,行业合并潮将会出现,目前行业困损面已经超过80%,中小企业停产倒闭已经司空见惯,行业整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其次,由于价格的持续下跌,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减产。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通报》显示,2014年前11个月全国煤炭产量35.2亿吨,同比下降2.1%,预计全年产量同比减少2.5%左右,是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2015年随着更多的企业停产倒闭,减产的幅度会进一步扩大,但这也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煤炭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