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开始,受产能过剩、需求放缓、进口煤大量涌入等多因素叠加影响,煤炭价格持续下滑,企业经营困难,许多煤炭企业生存发展陷入困局。在这种困局下,小企业要么减产,要么停产,而大企业,则开始寻求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毫无疑问,煤炭企业想要走出目前困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但怎么转、向那转,如何走出之前的“有规模扩张,无利润增长”、“有转型无升级”的尴尬局面,破解煤企转型升级难题,笔者认为还需煤企自身做好以下几方面:
煤企转型
首先,煤炭企业要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转型升级”。过去多年,得益于煤炭市场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各级政策着力推动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一批煤炭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壮大。但纵观这些煤炭企业,有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但养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企业“虚胖”,销售收入庞大,利润却不高;如,2014年11家入围《财富》500强的大型煤炭集团2013年营业收入合计4041.95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7.4%,利润合计52.64亿美元,同比下降26.4%。11家上榜煤炭集团除去神华集团后,其余10大集团2013年营业收入合计344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合计亏损6.77亿美元,而2012年合计盈利10.03亿美元;7家亏损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合计237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合计亏损11.44亿美元,亏损额较2012年增长超过3倍。其实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当下煤炭企业经营中并不少见,究其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低下。因此,煤炭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转变和升级企业内部管理,通过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科学的用人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其次,煤炭企业要在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转型升级”。“黄金十年”煤炭企业的成长更多是靠“市场容量扩张”,而不是“市场竞争优势”,所以煤炭企业关注的是产能和产品,而不是市场和服务。新常态下,煤企必须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方面,煤企必须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整合供应链,通过煤炭开采、原煤加工、煤炭仓储、配送等活动,为客户提供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煤企要树立“善用资源,服务社会”的理念,通过科学开采、提质深加工、清洁高附加值转化等极力消除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环境破坏,推动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盲目跟风,只有重点突出才能集中力量有所突破,才能培育出有竞争力的新的增长点和支撑产业。如,中煤能源集团在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煤化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煤能源201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多个煤化工项目投产运行,其中包括榆林甲醇醋酸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蒙大煤制甲醇项目等。煤化工给中煤能源带来42.85亿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而这一项目也是中煤能源所有分行业中唯一营业收入增长的,其余业务的收入均下滑。煤炭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要放弃过去只顾做大的传统思维,必须要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将更多的人、财、物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上去,真正投入到能带来长期效益的地方,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再次,煤炭企业要在创新发展方面进行“转型升级”。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果企业能够时刻坚持创新,必然会具备更多发展活力和动力。如,煤炭的使用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来自环保的压力。在煤炭消费总量中,有一半被用于火力发电。对于从事煤电一体化经营的煤炭企业来讲,必须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以神华集团为例,当前神华集团正在积极实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传统的
火电业务进行改造升级。2014年,神华集团投入45.71亿元,完成全部燃煤发电机组的脱硝改造。此外,神华集团还陆续对自身的燃煤发电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上述举措在减轻环保压力的同时,也对其电力业务有着不错的提升。以神华三河电厂发电公司为例,该电厂经过超低排放改造,每度电0.3元以内的成本比同区域内燃气电厂每度电0.76元的成本更具竞争力。神华2014年年报显示,神华的的电力业务比重由2013年的26%上升至32%。再比如企业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体制机制的改变来激发企业员工活力等等。企业创新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反过来创新又能够很好的推动企业发展不断“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煤企不实现转型升级,必将会逐渐陷入绝境之中。过去有困难找政府,这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依赖性,但是在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指望像过去那样当行业陷入不景气的时候政府能够拯救整个行业是不现实的,煤企必须适应新常态,主动搏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