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伟在济二矿调研时指出:工作面采用双采煤机生产是很好的创新,是在特殊生产条件下,提高工作面单产效率的一次有益实践,这也使存量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要认真积累总结该项创新经验。双煤机工作面作为“双创”活动的典型案例,今后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推广。
被李伟总经理高度评价的“双采煤机工作面”,是由该矿矿长贾民主导并着力推进的一项创举。据该矿技术人员查阅大量资料、多方了解获悉,该采煤工艺目前在国内煤矿还是首次使用。
此项采煤工艺创新,只是该矿一大批“双创”成果中的一项。“双创”活动开展以来,该矿强化措施,戮力推动,取得显著成效。他们累计实施创新项目192个,筛选出重点项目51个,上报煤业公司典型项目11个,到年底可实现创效额度两亿多元。
大“勇”无畏:大创新成就大创效
“双创”活动是集团公司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各单位度危求进逆势突围的现实要求。济二矿作为集团公司本部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生产接续最为紧张的矿井,该项活动对于他们而言,更是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主抓“双创”活动的该矿副总工程师栾兴亮介绍说:“‘双创’活动对于我们,绝不仅仅是上级部署的一项任务,更是我们保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矿干部职工的主动选择。面对艰难生产条件和巨大接续压力,离开了‘双创’,我们将寸步难行。而且,我们不仅要一般化的创新创效,更要以敢为人先的大勇气、大果敢,实施大创新、谋求创大效。”
大创新离不开大勇气、大果敢。大勇无畏才能创造大效益。大胆实施双采煤机开采新工艺,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该项工艺简而言之,就是在一个采煤面上安设两台采煤机同时采煤。作为首创之举,他们承担了巨大压力……经过三个多月的试运行,终于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取得了“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显著成效。据初步测算,采用该项工艺,与单面单采煤机生产相比,相当于减少了两条顺槽施工,节约费用3790万元;多回收一条煤柱,增收3万吨煤炭,增效920万元;少安装一条皮带,节约费用293万元;每个班减少用工16人,节约人工费用338万元。该工作面采煤7.5个月,累计可创效4800万元。
说起大胆创新,该矿党委工作科的同志讲了个小故事。今年的矿“五一”劳模座谈会上,技术人员提出,要熟悉某采煤机的性能和原理,必须要拆开来研究再组装起来,可是面对价值几千万元的大家伙,同志们不大敢“下手”。矿长贾民听了,大手一挥:拆,出问题我担着!于是,大家伙儿把个新采煤机成功地拆解开来,又顺利地组装起来。
实施技术创新,不仅创造可观效益,更能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例子有许多。他们在综采工作面安装、撤除中,创新应用安全高效的单轨吊运输方式,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济二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薄、断层多,工作面储量相对较少,每年要安撤八到十几个工作面。一般情况下,综采工作面安撤需要安装10至20部绞车,每班需要人员20至30人;运输环节多、作业人员多、工序繁琐,安全隐患多,效率非常低。采用单轨吊运输方式后,人员减少40%以上,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安撤效率提高一倍,安全得到保障。今年以来,他们在9303、2313、11310工作面安撤及十采区辅助系统中,通过应用该项技术,节省工作面安装、撤除工期39天,创效692.1万元。
大“智”无忧:群众性创新解生产难题
开展“双创”活动,他们坚持“抓大不放小,全员全覆盖”,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层级贯穿、全产业覆盖、全流程融入”的多维度创新创效体系。同时,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双创”专项基金,年底将对33个先进团队、100名先进个人进行奖励。群众性“双创”成果不断涌现。
陈忠合工作室成功研发新型采煤机液压锁,可实现对液压缸的双向锁紧,而且结构紧凑、体积小,性能可靠。该液压锁在9302工作面使用8个多月,实现零故障运行,真正做到了免维护;现正在9306工作面采煤机上使用,已平稳运行近10个月,没有发生任何故障。
徐建新工作室成功研发综采工作面控制台环形供电系统,不需增加设备,不需单独接入电源,只增加一个电源模块,就可以提升皮带控制系统电压,解决运顺皮带控制系统电池充不上电、音量小、控制台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保证了安全高效生产。该系统每年创效39000元。
皮带队职工张春明自主研发新型实用托辊更换器,只有十来斤重,轻便实用。原来要用3个人干的活儿,他用这个更换器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用时只有原来的一半。该更换器受到职工推崇。
管理创新:奠定持续发展坚实基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更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济二矿在抓好技术创新创效的同时,着力抓好管理创新这一基础性工作。
他们创新实施井上下一体化物联网管理系统。该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井下语音广播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RCM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等),形成井上下一体化物联网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该系统实现了材料集中管理、材料共享,减少了库存和资金占用金额。使用以来,减少资金占用1099.7万元,节约人工约90人。
他们创新实施全员教育培训,把各种潜在教育培训能量转化促进发展的现实力量。他们通过强化全员教育培训,为矿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为公司对外开发输送了大批管理和技术人才。同时,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素质高、技能强的精英队伍,为矿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