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煤炭市场频吹降价之风,形势也愈加恶劣,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各大煤企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赵庄煤业在节支创效路途中,“草根”的智慧在逐渐显现,“草根”的潜力也在进一步被激活,“草根”已经成为引领“节支潮”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利用每周的检修时间,全面检查下所有螺旋溜槽内钢板磨损程度,以及夹持是否牢固,一定要做好记录。”赵庄煤业井下机电队副队长刘晋斌作为一名“老机电”,从不敢有丝毫松懈。他所在的井下机电队承担着1101皮带、西胶一部皮带、西胶二部皮带等七部主运煤皮带的运行检修工作。为了减少原煤运输环节的块率损失,井下所有主运皮带机机头均采用螺旋溜槽缓冲落煤。然而,在长时间的观察中,他们发现,由于螺旋溜槽是整套配置,一旦出现损坏,必须全部更换,由此而造成更换工序复杂、耗费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我们发现溜槽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磨损程度最高,更换频次也最大。”刘晋斌告诉记者,“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该队在这首民谣上做起文章。他们按照“缝缝补补”的思路,采用定期更换夹持钢板的办法,使每套溜槽使用寿命延长至少半年,节省费用近百万元。这也逐渐成了该队出名的“修补经”。
在煤市“节支潮”中,与井下机电队“修补经”略有不同的是,该公司选煤厂的“拼凑经”。
选煤厂浮选车间压滤模块暖气位于主厂房暖气管路系统末端,同时兼顾着相邻的煤泥回收浓缩池的供暖。天气寒冷时,浓缩机耙子受冻将不能运转。晨起白露生,夜半寒风至。此时,提高末端供暖温度,为浓缩池保温,迫在眉睫。
“看,这就是我们制作的暖气,散热面积大了,温度自然也提上来了。”顺着该车间技术员秦立功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排排自制暖气管已完工,一些废旧的粗钢管、钢板仍等待“拼凑”焊接,钳工赵俊广笑呵呵的插话道:“瞧咱的‘暖气管’多粗壮,又省钱又暖和!”
“修补经”“拼凑经”“嫁接经”……一系列的新名词在普通职工的摸索中,应运而生。在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主流意识下,选煤厂职工段均的刮板螺栓孔积煤清理器被广泛运用,地质测量部职工的超高巷道改良送线法被人们所熟知,地面运行工区技术员韩建军改良的矿井复用水代替自来水加药的节水工艺已被普遍认可……还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草根”们,他们立足岗位,借助公司“金点子”征集活动、“五小”创新成果发布、合理化建议评审等平台,向创新要效益,成为创效的主力军,共同唱响“节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主旋律,奏响矿区节支创效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