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团体都明白,任何产业,其生产者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影响政府决策。煤炭生产商如今不免担忧,在本次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他们与昔日盟友——油气行业的关系出现裂痕。
回溯过往,这两大行业基本没有什么纷争。90年代末期,壳牌公司雇佣1700多人在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从事煤炭采掘。英国石油公司于2003年退出煤炭行业,雪佛龙则在2012年才退出。而直到去年转手之前,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司在南非的煤炭产能仍达到年均450万吨。
如今主要的油气企业不再从事煤炭行业。英国石油、壳牌、道达尔、挪威石油、埃尼集团等公司今年6月致信联合国,号召各国政府鼓励使用天然气替代煤炭。雪佛龙公司首席执行官John Watson在当月的一次演讲中说,天然气替代煤炭有助于减少美国碳排放量。
甚至对于绿色能源使用不太积极的埃克森美孚公司都预计,欧洲2040年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将达到17%,发达国家煤炭使用量将降低10个百分点。
全球煤炭行业步入黄昏,是及时了断还是苟延残喘?
煤炭业正面临残酷的现实。大气科学已证实,煤炭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最大环境杀手。燃气电站每一度电二氧化碳排量仅为523克,而燃煤电厂的排放量为1205克,环境有明显改善。
煤炭正在被逐步挤出能源市场。英国计划于2025年前关闭所有煤电厂。根据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今年将关闭13吉瓦的煤电厂。政府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前10个月煤炭消费下降4.7%,为减少城市雾霾,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量。
另一方面,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油气企业也会加快这一替代进程。全球碳排放预算存在硬性指标,化石燃料企业为维护自身排放权肯定会减少煤炭使用量。毫无疑问,他们正逐步退出煤炭行业。
即使没有排放限制,产业经济学的规律也会推进这一进程。全球天然气供应过剩,导致美国储气水平达到创纪录的4万亿立方英尺,气价也随之下跌。根据彭博社的数据,同样能量单位的Henry Hub天然气成本仅仅是中央阿巴拉契亚煤炭的26%多一点。
德意志银行认为,这样的情况甚至在人们开始思考可再生能源威胁的时候之前就出现了,到2016年末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太阳能电价将持平煤电。
更让人担忧的是,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净负债高达290亿美元,几乎是它们总市值150亿美元的两倍,而偿还债务前景不容乐观,过去12个月,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亏损36亿美元。煤炭企业与其游说讨要生存空间,不如直接讨要现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