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发电领域亮点纷呈,人均装机突破1千瓦、新电改拉开帷幕、燃煤电厂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值此岁末年初之际,本期特推出“回眸2015”发电年度特刊,以期盘点我国发电领域的成果,同时展望2016年,探索发电领域的新走向。
火电投资大幅增长
2015年,火电投资、装机持续增长,利用小时数连续下降。据统计,2015年1~11月份,火电完成投资980亿元,同比增长25.2%;火电新增装机规模4751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多投产1346万千瓦。火电在新增装机较大的同时,发电量继续负增长,设备利用小时降幅扩大。截至11月底,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3823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4%,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2.1个百分点,22个省份火电发电量出现负增长;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916小时,同比下降355小时,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94小时。
受宏观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以及气温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但火电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却大幅上升。
在火电投资、装机持续增长,利用小时数连续下降的情况下,火电的节能减排压力也在加大。
2015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和环境监管力度,颁布实施多项政策,积极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与《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相比,国家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部门还印发了《关于实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支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发电企业给予上网电价补贴。12月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会议决定,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使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坚决淘汰关停,东、中部地区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达标。改造完成后,每年可节约原煤约1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电力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可降低60%左右。
电煤价格跌入“3”时代
近年来,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电煤价格“跌跌不休”。环渤海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从2011年的860元/吨一路下跌。2014年7月23日,“破5”,每吨最低跌至478元,年末恢复至525元。2015年9月23日,“破4”,跌至398元,12月8日再跌至371元,煤价指数下跌154元/吨,火电业绩劲升,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成为发电行业赢利的坚强“基石”,而且“电盈煤亏”格局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