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行业新闻 » 煤炭媒体聚焦 » 正文

煤炭绿色开采模式带来启示

日期:2016-01-21    来源:新华网

国际煤炭网

2016
01/21
16:2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神东煤炭集团 煤炭生产企业 神华集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全球治理的战略高度和高远境界,号召全党全国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吹响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及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的大进军号角。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作为目前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井工煤炭生产企业,作为神华集团的核心煤炭生产单位,自1985年在以极度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恶劣著称的我国第五大沙漠毛乌素沙漠南缘与黄土高原北缘过渡地带,大规模投入煤炭开发建设以来,坚持绿色思想、绿色理念、绿色思维和绿色发展、绿色创新、绿色科技,不仅发展为当前拥有17座生产矿井、2亿多吨产能的特大型国家煤炭能源战略基地,在安全高产高效上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而且在煤炭生产源头的绿色开采、环境保护方面也走在前面,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国内外业界的高度评价。而神东在煤炭的绿色开采即环境保护与生态再造上带给人们的深刻启示,具有多方面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启示一:大型煤炭生产企业要坚持绿色思想、绿色理念、绿色思维,自觉担当绿色开采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非常精辟地指出:“煤炭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带来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煤炭开采带来的生态损害,核心是地下水破坏和生态环境损伤问题;二是煤炭消费带来的环境破坏,主要是煤炭燃烧污染物排放问题。煤炭产业必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他的这个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煤炭产业存在的主要症结,同时也指明了煤炭产业绿色开采、绿色发展的正确方向。

正是煤炭产业长期存在的安全生产与高产高效和煤炭开采利用与生态环境破坏两大突出矛盾,成为近现代工业化煤炭开采一直迫切要破解的百年世界难题。破解两大难题中煤炭开采、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着力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更成为当今世界的历史性、时代性重大主题,煤炭产业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发展问题因此更显尖锐和紧迫。

神东矿区开采的煤田位于我国西部沙漠化严重、生态极度脆弱的荒漠荒原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被列为国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过去年均降水量仅300-4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2500毫米,风蚀区占到总面积的70%以上,植被覆盖率仅为3—11%。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常年风沙弥漫、草木稀少,春季沙尘暴频发,夏季洪水泛滥肆虐,冬季寒冷遍地荒芜,历年向黄河输入的泥沙不计其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矿区开发之前及初期当地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蒙古语系里,“毛乌素”即为“寸草不生”之意。面对这样的万年荒漠,煤炭绿色开采的意义仅仅满足于原有环境的保护已经显得很不够,其更大意义、更高境界需要要定位在生态环境的再造上。

正是基于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更高的思想境界以及对恶劣环境危害的切身感受,神东始终高度重视荒漠区煤炭开采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建设,决心改变就破坏搞恢复、就开采搞保护的狭隘、被动治理观念,以大规模、高强度开采提供资金保证,井上下互动,用大范围的治理来控制小范围采动沙化,走一条主动型环境保护和生态再造的路子,在煤炭的绿色开采新技术革命中努力发挥先锋作用。神东的这种思想境界,完全可以用绿色思想、绿色理念、绿色思维来概括。

神东将采取主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再造战略视为大型煤炭企业应有的风范和人文精神,历届领导班子坚持成立以“一把手”即董事长为首的环保绿化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环保绿化工作的决策、部署与指导,使环保生态工作上升到企业战略决策的高度;设立了与煤矿同级的环保管理处,实现环保生态工作专业化、职能化管理;组建了环境监测监控站、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 建设了种苗基地,成立了专业的生态绿化管护队伍、使环保生态工作实现专业化、信息化管理;建立以年度政府水土流失补偿费返还资金为主,以吨煤提取0.45元治理资金和公司专项与基建费用为辅的长效治理保障机制,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随着矿区开发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神东在生态保护再造上更加积极主动,先后提出“一次性开采煤炭资源,建设永续利用的生态资源”和“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的生态环保建设理念,自觉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坚持煤炭开发建设与生态治理再造并重的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神东积极贯彻五位一体及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将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并贯彻神华集团“1245”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出“建设世界领先的清洁煤炭生产商”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绿色开采、绿色发展和清洁生产,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经过30年创新创业建设,神东实现了“一个目标”,即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第一个现代化两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破解了“两个难题”,即高产高效与安全生产、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难题;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煤炭开采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由高危产业向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转变、由环境污染型向清洁环保与资源节约型的转变。神东因此成为自觉追求煤炭绿色开采、绿色发展的实践者和先行者。

高高的井架天轮,密密的矿车轨道架线,高耸的落地煤堆,烟雾缭绕呛人的煤矸石堆,还有飞扬的煤尘、流淌的黑水、塌陷的地表等等情景,曾经是传统煤矿的特有“景观”。而神东不懈坚持煤炭绿色开采和环境保护、生态再造,使昔日荒漠呈现“产煤不见煤,采煤不见矸,矸石不外排,天蓝荒漠绿,煤海碧水流”的美丽画卷,成为塞北瀚海的绿色明珠,常常令前来参观考察的各界人士惊叹不已。有专家对神东的绿色开采、清洁生产、生态再造给予这样极高的评价:神东的这一成果与开采的占全国同期5%的优质煤炭比起来,也许贡献更突出、意义更深远。

神东早在2006年2月就获得了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殊荣“中华环境奖”大奖。当年的颁奖词如是评价:“神东矿区是煤海,更是绿洲。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阻止住这支神来之笔。他们把封沙、治沙与煤矿业的开发,看得同等之重——利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技术,打造清洁矿区;生态治理面积比开采面积要多一倍多。他们在不毛之地上,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

启示二:破解百年煤炭开采与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世界难题,“一石三鸟”构建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模式

神东立志破解煤炭开采与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百年世界难题,坚持绿色思想、绿色理念、绿色思维和系统思考、全面构建、整体推进,着力创建“鱼与熊掌兼得”和“一石三鸟”煤矿模式,从矿井设计建设到采掘生产布局,从煤炭资源回收到废物排放及利用,从采空塌陷区治理到开采区大面积绿化,从荒漠区环境保护到生态再造,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构建和实施,形成系统的煤炭安全生产、高产高效与绿色开采技术体系,并形成相应的煤炭绿色开采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煤炭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损失影响,首先来自于井下。神东紧紧抓住这个根本问题,抓住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以井下治理为基础,严格控制井下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损失,着力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神东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建设方针,构建以“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和“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创新驱动型、节约环保型、和谐发展型”为内涵的“四化五型”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安全生产、高产高效与环境保护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创新具有世界领先、国内一流超大采煤工作面与千万吨矿井建设成套技术。它在使神东30年来为国家奉献20多亿吨优质煤炭,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次伤亡3人以上的事故也极少发生,安全高产高效一直保持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绿色开采产生了基础性科技支撑意义。

神东基于神府东胜煤田的侏罗系陆相含煤系,具有浅埋深、薄基岩、后松沙、富潜水,砂岩顶板采动裂隙通常直接贯通地表,煤层层间距及结构较为稳定等特点,大胆突破并革新传统煤矿的设计建设模式,创新“分层开拓、无盘区划分、全煤巷布置、立交巷道平交化”的无岩巷布置技术,将工作面采长加长到240、300直至400米以上,推进长度加长到4000至6000米以上,而液压支架则达到6.3、7.0米世界高度;加之配套应用大功率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和转载机装备,创新综采工作面设备辅巷多通道快速搬家、辅助运输无轨胶轮化等先进技术,一个工作面的年产能力达到800、1000乃至1200、1400、1500万吨,从而支撑起全球最大的千万吨、两千万吨级特大型矿井群和两亿吨特大型矿区,使煤矿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高危型向本质安全型、低产低效型向高产高效型、高污染型向环保文明型的革命性转变,更为实现煤炭的绿色开采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神东通过创新5米以上6.3、7.0米厚煤层系列大采高加长综采工作面(8.8米工作面研发也取得重要进展),以及采用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切顶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等,在实现安全开采、绿色开采、高效开采的同时,还通过创新中厚偏薄煤层系列工作面开采技术,努力提高资源回采率,减少煤炭资源浪费。这些绿色开采创新技术的应用,使采煤工作面回收率分别提高6%、10%以上,全公司资源回收率达到80%以上。神东因此一年即可多回收煤炭1000多万吨,相当于建设一座千万吨级矿井。

神东以超大综采工作面及千万吨、两千万吨矿井等安全高产高效绿色开采技术为核心,总结形成的《神东现代化矿区建设与生产技术项目》,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神东创新技术的引领下,超大综采工作面及千万吨矿井建设模式,在全国煤矿区已经遍地开花。

启示三:创新矿井水“三三”处理利用技术工艺系统,创建最大储水量等于3座千万立方米中型水库的井下分布式“地下水库”

神东矿区的地下水资源,分为地表土壤水、第四系松散层水、煤层顶板覆岩水三类,煤炭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向下渗漏,地表土壤水和第四系松散层水在开采中有所减少,不过开采后可逐步恢复到采前状态。但是,煤层顶板覆岩水由于开采损失则较难恢复,而且随着生产规模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地表水和潜水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矿井水,矿井如何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科学保水蓄水用水成为需要攻克的重大课题。更何况,攻克这个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点明的煤炭开采“地下水破坏”问题,对全国乃至全球煤炭开采具有普遍而重大的意义。

神东深深认识到极度干旱荒漠荒原区水资源的弥足珍贵,基于绿色思想思维与绿色开采理念,在创新煤矿超大工作面开采技术实现地层地表及地下水资源扰动最小化的基础上,根据煤层及水资源的赋存规律进行“生态再造”,从1998年开始在大柳塔煤矿首创分布式“地下水库”技术,创建矿井水的三级处理、三类循环、三种利用“三三”技术工艺系统,即所有矿井水都通过建设采空区过滤净化系统实施一级处理,净化处理后储存于井下建成的分布式水库用于井下生产,在矿井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创造别开生面的绿色创新技术、新工艺体系。

分布式“地下水库”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超大工作面开采后,留下的采空区自然边界明显、岩体空隙均匀,以及地下水的赋存规律,针对煤矿井下水资源保护,充分利用井下采空区而研发建立的“地下水库”技术,处理后的水质完全能够满足工业和绿化用水要求,而且实现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员值守。大柳塔煤矿井下每小时约400立方米的涌水量,全部通过不同水平间的连接管道,由注水孔注入22煤层的地下水库,经矸石自然净化过滤后全部进行复用,实现了井下生产污水零升井,每年用水量280万立方米,可节约外购水费、污水处理和外排费等费用近6000万元。

神东的矿井分布式“地下水库”技术,有效实现了矿井水的循环利用。截至2015年9月,大柳塔煤矿、上湾煤矿、补连塔煤矿、榆家梁煤矿等15个矿井已经建成35座地下水库,每座平均储水量约71.4万立方米;目前整体储水量达到2499.5万立方米,历史最大储水量达到3100万立方米,相当于地面建设2-3座1000万立方米中型水库的蓄水量。

神东“再造式”的矿井分布式“地下水库”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高度评价。以其经验总结形成的《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项目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神东矿区煤矿地下水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也获得省部级大奖。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一种矿井地下水的分布式利用方法》,以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

同时,神东还通过创新地面“三区收集、三级处理、三类循环、三途径利用”污水集约化收集处理利用模式,提高废水的利用率,减少污水外排,节省净水资源;通过地面建设45座污废水处理厂,对排至地表的矿井水和生活污水进行二级处理,用于地面生产和生态灌溉;通过建设3座深度水处理厂,对处理后的矿井水再进行三级深度处理,用于居民生活杂用。

[pagebreak]

神东目前矿井水年产生量9800多万立方米,井上下复用6000多万立方米,复用率62%以上,达标排放率100%。仅2014年一年,即节约外购水费、污水处理和外排费11.82亿元。

国家有关资料反映,我国煤矿开采每年产生的矿井水约80亿吨,而利用率仅为25%,其它未能利用的60亿吨水资源,相当于60个储水量1亿吨的大型水库储水量,这对于人均淡水资源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我国来说触目惊心。再考虑到我国煤矿大多地处西部北部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神东矿井分布式“地下水库”技术的推广应用价值意义怎么评价也不为高。

启示四:高碳产业矢志不渝追求低碳发展清洁生产,成就“城市环保的救星”并着力降低煤炭燃烧污染物排放

煤炭天然属于高碳产业。神东作为高碳产业却矢志不渝追求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清洁生产,不仅着力破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煤炭开采带来的地下水破坏和生态环境损伤问题,而且还积极从开采源头减少煤炭消费带来的环境破坏,着力在降低煤炭燃烧的污染物排放上下功夫。

神东煤以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高挥发份的优质工业用煤著称,被誉为“城市环保的救星”,但神东仍然坚持煤炭全部洗选的清洁煤炭生产方针,配套建设了13座先进选煤厂,其中10座具有全入洗工艺、3座具有块煤入洗工艺,洗选系统全面应用自动化程度和分选效率高的自动控制和专业监测监控技术,原煤入选率和入洗率分别达到100%和50%。2015年,特别生产供应硫分小于0.4%、发热量大于5200大卡的优质超低硫清洁煤“神洁-3”,积极适应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

神东其所以“采煤不见矸”,是因为其每年产生的约2000万吨矸石,全部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对于井下采掘过程中产生的矸石,通过创新的井下“分层开拓、无盘区划分、全煤巷布置、立交巷道平交化”采掘布置技术,最大程度减少矸石产出量,并充分井下利用废巷和贮矸硐室充填矸石进行煤矸置换,实现井下矸石不升井;对排出地面的洗选矸石,主要用于发电、制砖、填沟造田,每年用于电厂发电和制砖的矸石60万吨、占总量的3%,用于填沟造田的矸石1940万吨、占总量的88.3%。

神东其所以“采煤不见煤”,是因为从矿井下到地面,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洗选、装车,全部通过胶带输煤栈桥和原煤仓、产品仓、装车塔实现封闭运行,根本不落地,很难看见煤的影子。而铁路外运、销售煤炭,则采用自主研发的封尘固化剂喷洒固化煤列表层,降低铁路沿线的煤尘污染,每年减少煤炭风损60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5亿元。

神东针对煤炭生产、运输及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煤粉尘实行全控制。所有矿井井下煤尘治理采用集控措施,对工作面及巷道实施喷雾与水幕喷洒措施,有效控制煤尘污染,清洁井下作业环境,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对于地面集中采暖供热小区,采取热电联供模式减少烟尘产生,分散矿井所有锅炉统一安装了除尘脱硫设施,烟尘排放全面达标。

神东作为特大煤炭生产企业在节能上也毫不含糊。通过井下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使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大幅降低。矿井通风全部采用大断面、多巷道进回风系统,并配备低负压、大风量矿井高效主要通风机,大大降低了矿井通风能耗;通过创新地面移动箱式变电站钻孔下井供电技术,使电源尽可能接近井下采区负荷中心,解决了装机容量大、供电距离长的问题,使线路损耗大幅减少;通过通过创新和应用变频驱动技术、变频控制泵站、变频胶带机、自动排水技术及恒压供水技术等节能技术,降低矿井生产电耗。经测算,通过应用上述各项节能降耗技术,全公司每年节约电耗费用约2530万元。

同时,通过采取“管理、结构、工程”三大措施,使各项能耗指标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吨煤生产综合耗水量仅为0.12立方米,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2.50千克标准煤/吨,低于3.0千克标准煤/吨国家先进值标准。通过采用24台高效煤粉锅炉取代传统燃煤链条锅炉供热,煤粉锅炉较传统锅炉节约煤炭约30%;用风源热泵替换冬季热风锅炉,年节约煤炭3600吨,年节约费用160万元;用水源热泵取代燃煤工业锅炉,节约煤炭1250吨。通过加大对防爆车辆的优化改造研究、油耗定额管理及单车核算和在采区上方施工钻孔直接投放物料到井下缩短防爆车运输距离等节油技施,使车辆油耗明显降低。

此外,神东近年还针对地处山西黄河东岸的高瓦斯矿井保德煤矿,建成2座瓦斯发电厂,对矿井瓦斯全部予以利用,截至2015年11月,累计完成抽采瓦斯利用量2172.8万立方米,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628.8万立方米,抽采瓦斯利用率85.14%;累计发电量4855.4万度,收入2400余万元。

启示五:构建矿井立体式全方位综合性防尘科学体系,切实实现减尘控尘消尘保障矿工职业健康

从一百多年前的传统工业化时代开始,井下煤炭采掘生产及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煤尘岩尘危害,同样是煤矿管理特别头痛的“百年难题”。神东特别重视井下粉尘的治理,通过实施安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科技创新、大力提高采掘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大断面、多通道、低负压、大风量系统等,有效减轻了煤炭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污染,使职业病的发病率及发病程度明显低于一般煤矿。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难以完全避免的产尘及消尘、控尘问题,一直成为神东千方百计着力破解的难题。

为了破解煤矿的这个“百年难题”,切实实现减尘、控尘、消尘,有效保障矿工身体健康,神东通过对矿区井下尘源点的参数测试、分析、总结、评估,制定了主要尘源点控制技术措施,细化管理标准,严格管理制度,开展科技创新,对矿井综采面、掘进面、胶辅大巷、回风巷等尘源点和易产尘点进行粉尘专项治理,系统采用通风排尘、注水减尘、封闭尘源、喷雾(净化水幕、负压诱导、煤机高压外喷雾)降尘、捕尘网捕尘、风机除尘、抑尘剂抑尘、清理积尘、加强个体防护提高个体防护标准、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和定期体检等措施,构建了矿井的立体式、全方位、综合性防尘科学体系。

采煤工作面综合防尘一直是神东的一个重中之重。为有效降低回采工作面粉尘浓度,先后采取了合理配风、煤层注水、架间负压诱导除尘系统、架间捕尘网、抑尘剂、回风巷降尘喷雾和防尘滤网定期冲洗、清理积尘等综合防尘措施。从2009年开始推广负压诱导除尘技术,应用综采液压支架间负压诱导除尘装置系统,并于2013年对系统进行自动化提升改造,使架间负压喷雾随采煤机移动和收支架护帮板自动开启喷雾,降尘率达到34%以上。进一步通过应用捕尘网捕尘技术,在工作面前、中、后各安设一道带喷雾捕尘网,当煤机经过时捕尘网能自动升降,增加风流中的粉尘与水雾颗粒碰撞几率,降尘率达到44%,回风流防尘滤网除尘率达到50%。在保德煤矿煤层应用煤层注水减尘技术,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利用上下顺槽瓦斯预抽钻孔向煤层注水,增加煤体水分,使煤体得到预先润湿,增强了煤体的塑性,采煤机割煤时产尘量因此降低30%以上。

掘进工作面通风防尘是神东的又一个重中之重。从2012年起经过多次调研、考察和探索,结合神东矿区连续采煤机和掘锚机掘进工艺,创新采用“长压短抽” 通风并配合干(湿)式除尘风机除尘技术,取得了良好的除尘效果。大柳塔煤矿煤巷快掘系统掘进工作面、掘锚机、连采机采用“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使用干(湿)式除尘风机除尘技术,既解决了快速掘进工作面通风问题,又解决了工作面防尘问题,降尘率达94%。同时,针对综掘机掘进工作面掘进距离短、掘进巷道为岩巷的情况,在综掘工作面采取抽出式通风除尘工艺,将工作面粉尘全尘浓度降至每立方米2毫克以下,使工作面粉尘危害得到较为彻底的治理。

神东还高度重视辅助运输、主运输系统的综合防尘。在辅助运输防尘方面,通过应用红外自动喷雾降尘技术,在辅运巷道安装红外自动喷雾装置,当有车辆通过时喷雾自动停止洒水,车辆通过后延时开启。而且为每个矿井配备了洒水车和巷道积尘自动清扫车,定期进行巷道冲洗和清扫,有效降低了辅运巷道粉尘。在主运输防尘方面,通过应用触控自动喷雾降尘技术,在胶带机胶带上方悬挂触控传感器,当胶带上有煤运输时,触控传感器将信号上传至主控制器,自动打开降尘水幕降尘。

神东在综合防尘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精神的直接体现,是不断强化生产作业人员的个体防尘保护。根据不同岗位作业人员所处环境的粉尘浓度不同,配备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同时不断提高作业人员劳动保护用品配置标准,作业人员劳保费用由2005年的300元/人•年提高到目前的2390元/人•年,使生产一线员工的防尘及人身安全得到更大保障。

神东通过长期实践经验和技术创新积累,构建全方位综合防尘管理与技术体系,回采工作面粉尘浓度由每立方米520毫克以上降低到每立方米18.2毫克,综合降尘率达96%以上;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由每立方米494.3毫克降低到每立方米4.8毫克,综合降尘率达到99%;矿井各产尘点粉尘浓度普遍下降50%-90%以上。矿井安全生产和矿工健康因此得到更有效保障,煤矽肺职业病发病率减少到较低水平。有矿工赋诗赞誉:“问‘气’那得爽如许?为有源头‘清风’来。”

启示六:构建“三期三圈”科学治理模式与技术体系并投资26亿多元,生态再造治理面积大于开发面积1.4倍

神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再造的人力、物力、资金及技术的投入,建立了以年度政府水土流失补偿费返还资金为主,以吨煤提取0.45元治理基金和公司专项与基建费用为辅的长效治理保障机制。

神东创造性提出“采前防治、采中控治、采后修复”和“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的“三期三圈”科学环境治理和生态再造模式与技术体系。“三期”即采前大面积高标准治理,增强区域生态保护功能,使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开采扰动的能力;采中创新井下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实现生态资源持续利用。“三圈”即大面积治理风沙危害,建设再造矿区绿色外套,形成“外围防护圈”; 再造建设周边生态防护林带,加大小流域治理,矿区形成“周边常绿圈”;实行园林化再造建设,在厂区、生活小区建成“中心美化圈”。“三期三圈”治理模式与技术被国家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高度认可与大力推广,成为采矿业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模式之一。

采空沉陷区生态修复及生态再造,从来都是采矿企业面临的首要环保难题。荒漠区煤矿则更甚,其最大难点在于土壤贫瘠、干旱、缺水,地表绿化植物成活率低。为破解这个难题,神东与中国矿大、内蒙农大等国内科研院校所合作,积极探索沉陷区治理技术,研究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律,针对性开展了30多项沉陷区生态治理技术研究,着力解决沉陷区贫瘠、干旱、缺水、塌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攻克了塌陷区生态治理中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和塌陷伤根三大技术难题,植物成活率和植株生长量均提高10%以上。尝试种植16种生态经济作物,再造建成沙柳、沙棘、文冠果、野樱桃等生态经济林基地,同时发展沙棘食品与保健品深加工产业,将发挥生态功能与发挥生态经济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形成企业提效、政府增绩、农民受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项目不仅因成效突出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更在2016年1月12日举行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截至2015年底,神东累计投入生态环保建设资金28.06亿元,矿区全面建成“三废”处理设施,生态治理再造面积达到240多平方公里,治理面积是开发面积的1.4倍,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的3-11%提高到65%以上。神东不但没有因大规模开发造成环境破坏恶化,反而使原有脆弱生态环境实现正向演替,在荒漠化地区再造形成大片绿洲。尤其宝贵的是,神东基本破解了煤炭大规模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并实现了环保建设从投入型向效益型的重大转变。

神东的环保生态再造建设有力促进了地企的可持续发展。据测算,经过治理后的神东矿区,每年的大风沙天数比过去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经乌兰木伦—窟野河输入黄河的泥沙每年减少2000万吨以上;同时,直接造福当地,75万亩耕地因生态、气候改善而获得稳定收成;还催生了林草绿化业的产业化发展,可提供50万个以上的就业工日,为地方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新门路。同时还收获了一个特别意外的惊喜:商品煤的混沙量因此降低了3.74个百分点,吨煤增收1元左右,按照历年的产量计每年因此可增收数千万至两亿元以上。

神东围绕生态环境再造建设开展的30多项科研项目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其中,《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千万吨矿井群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技术》、《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煤炭自燃理论及其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环保部、水利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颁发的20多个奖项,7个煤矿被授予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及“绿色矿山”。 综上所述,尽管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在煤炭的绿色开采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最核心的启迪在于两条:一是基于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环境保护、生态再造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超前的绿色思想、绿色理念、绿色思维,高度自觉的思想境界和担当意识;二是基于前者而形成的勇于实践、敢于创造的科技创新精神,正是坚持不懈的绿色发展、绿色创新、绿色科技创造精神,在成就其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安全高产高效业绩的同时,创造了煤炭绿色开采的奇迹。

然而,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气候变暖,国内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与雾霾天气,都将煤炭产业推向风口浪尖,煤炭的绿色开采更加任重道远。神东多年来虽然在煤炭的绿色开采方面做了大量可圈可点的工作,但神东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将不断强化绿色思想、绿色理念、绿色思维,不断加大煤炭绿色发展、绿色开采、绿色利用的力度,为煤炭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为建设美丽世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