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济二矿采访时获悉,这个矿综采一区采煤机司机陈忠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为该矿精神文明建设摘取了又一硕果,成为这个矿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力打造人才战略高地、提升矿井发展软实力的先进模范和杰出代表。
“人才是企业之本,也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多年来,济二矿牢固树立‘人人能成才、个个有舞台’的理念,深入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制,形成了有理念愿景、有制度机制、有活动载体、有先进典型、有环境氛围的人才建设工作格局。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激发了职工扎根煤海、奉献光热的热情。”济二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高波说。
这个矿始终把人才建设作为强矿之基、转型之要,将人才培育列入矿井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把矿井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入2016年以来,这个矿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位分设工作,全面掌握分析矿井人力资源现状和矿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认真制定落实好定编定员、人才管理、人才培养等要求,对38名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岗位调整,对4个中层管理岗位和25个一般管理技术岗位进行了公开竞聘,进一步充实了管理技术力量。同时,扎实推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可供本部矿井和对外开发建设的接续使用。
为使职工迅速成长成才,这个矿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矿井煤层薄、断层多、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因素作为职工成长成才最好的培训资源,依托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和矿井实训基地,立足基础培养和高端引领相结合,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教学相长和技术观摩交流等活动,引导职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把个人追求融入到矿井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中。这个矿充分发挥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的优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班组建设、与高校合作等途径,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畅通矿井可持续发展与各类人才供需对接的“绿色通道”,搭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平台,力促人才在“留下来”和“走出去”中保值增值,不断提升矿井竞争力和软实力。其中由陈忠合带领的18人技术创新工作团队,致力于解决井下安全生产技术瓶颈,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攻关革新和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该团队先后完成科技创新项目12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后创造价值4000余万元,改造设备间接创效1500余万元,培训一线技术技能人员300余名。
截至目前,这个矿有193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被纳入两级公司人才库。有5人被评为集团公司第五届学科带头人,9人被评为集团公司第五届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已为集团公司对外开发建设输送各类管理技术技能人员750余名。这个矿获中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全国煤炭行业实习实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被指定为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定点培训单位、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设立的兖矿集团济东矿区考试点,成为教育部等23个部委验收通过的“兖矿集团与中国矿大联合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