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行业资讯 » 煤炭媒体聚焦 » 正文

皮博迪是如何破产的 兼论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真正出路

日期:2016-06-29    来源:港股那点事

国际煤炭网

2016
06/29
17:2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煤炭巨头 皮博迪 美国煤炭业 供给侧改革

一、

在凭吊美国最大煤炭企业之死,讨论供给侧改革前,先上一段笑话;

一老乡走在桥上,看到河里有一人在摸着什么,不解问:“你在干嘛呢?”河里人答:“摸石头”!老乡在桥上问:“摸石头干嘛?”河里人说:“过河。”老乡说:“这不明摆着有桥吗?干嘛不走?”河里人说:“这个,我还带着渔网呢,顺便捞点鱼。”老乡又问:“你到底是想过河还是想捞鱼?”河里人怒了:“关你什么事,你过你的桥,我趟我的河!”老乡:“……”

二、

2016年4月13日,美国煤炭巨头,全球第三大煤炭生产商,全球最大私营煤炭生产商皮博迪申请破产保护。

皮博迪的股价2011年一度超过1000美元,而仅仅过了5年,这个曾经千元的公司在申请破产保护的停牌前,股价只有可怜的2.07美元。

这个不是个案。在皮博迪申请破产前,2016年1月,美国第二大煤炭生产商阿奇煤炭公司申请破产。2015年8月,美国煤炭巨头阿尔法自然资源公司申请破产。

想知道这些倒下的巨人到底有多大,去拉一下全球煤炭企业2014年产量排名表就知道了(见下表)。

上表很清楚:皮博迪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神华),阿奇第六,阿尔法第十二。这三家公司几乎都是数一数二,可以充国家门面的公司,美国政府完全坐视它们的倒闭破产。事实上,在过去三年里,除了上述三家,美国还有爱国者,沃尔特等30多家煤炭公司申请破产。

美国政府没有向其中任何一家企业伸出援手。

恰恰是这种放任不管,完全由市场决定生死的态度,美国完成了我们梦寐以求的供给侧去产能:美国08年煤炭产量达到11.71亿吨,2015年产量仅8.96亿,暴跌23.5%(见下图)。而经过这轮破产潮以后,美国的煤炭可能再也不会作为一个产业出现在经济生活中了。

美国煤炭业的产能过剩起源于能源消费结构的内部替代(见下图),这几乎不可逆。2011年至2012年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爆发导致天然气的供应陡增,天然气的价格下降了近40%,这促使更多的电力公司转而使用天然气。再加上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煤炭行业就出现了产能过剩。

煤炭价格不断下滑,煤炭消费量不断下降,这不断就压缩了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成本高的煤炭企业要么转型,要么死去,无论哪种,这个行业的产能都会被压缩。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在美国,一些煤企选择了转向新能源方向,另一些继续坚守阵地,无力撑下去了就申请破产。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政府出手干预市场,这些煤企得以苟延,那结局恐怕就是另一番景象。

无论是皮博迪,还是阿尔法,在提到它们破产的末路时,总是离不开提它们的债务。以阿尔法为例,2009年,阿尔法以20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美国第四大煤炭公司FCL,2011年,阿尔法以71亿美元收购了梅西能源公司,因收购阿尔法负债累累,截至其申请破产时,它仍然有超过30亿美元的债务。

在没有政府兜底的时候,它尚且如此大手笔的扩张,那在政府的兜底下,笔者倾向于相信它会更加疯狂的扩张。如果是如此,那么美国可能今天也面临着类似中国的问题,庞大臃肿的煤企绑架了国家的巨量资源。

美国政府没有这么做,而是让市场做了选择,跑不下去的企业就自己歇菜。

美国人百拍不厌的电影有两类,一类是宣扬高大上个人英雄情节的人文片,一类是那些不死的僵尸恐怖片。这些僵尸的恐怖之处在于:一是不死,二是咬了其他正常人后,被咬者也将成为僵尸。

已完全不适应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煤炭行业,在美国人眼里,明显就是僵尸:救它们,会拖累一堆正常公司也变成僵尸。

所以,美国人选择了走桥上过河:自谋生路,让市场来决定你的生死。

谁爱下河谁下河。

[pagebreak]

三、

回到中国。

权威人士日前在人民日报再次着重强调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重重之重是去产能。需要指出的是,供给侧改革是个新时期的新名词,但去产能却不是。笔者去查阅了一下国务院的网站,最早在2006年,政府就已经注意到了产能过剩问题,此后陆续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

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此前去产能的成效几乎是负的。以原煤产量为例,从08年到15年,我国的原煤产量持续攀升。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供给侧”改革正式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但就在这样的高度重视下,2016年一季度的去产能远达不到效果:钢材产量2016年一季度同比仅轻微下滑1.6%,煤炭产量同比仅下滑2.6%。4.6万亿信贷漫灌,让很多垂死的过剩产能恢复生机,很多已停产的钢铁、煤炭产能甚至复产。

政府一直在和市场掰手腕:他们根本没有让企业死去的决心,相反,他们一直百般呵护,各种输血。

四、

目前皮博迪、阿奇,阿尔法都申请了破产保护,究竟是死掉还是重组新生,我们无法知道。对于这些曾经名动一时的大企业来说,死掉虽然可惜,但是如果靠着政府干涉、求助供血活下来,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除了成为羸弱的庞然大物,挤占资源外,对于依赖它们的地区来说,它们什么都不是。

笔者想到了匹兹堡这座城市。匹滋保曾经被称为“世界钢都”,但是,由于过度依赖钢铁工业,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集中度高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1980年之后,随着中国钢铁的兴起,过于单一的产业让这座城市陷入破产困境。这个时候,是通过拯救它的钢铁而拯救这座城市,还是承认和接受钢铁的历史性衰落,另寻出路?

匹兹保选择了后者,市长汤姆墨菲向市民宣布忘掉过去。破产、废弃的钢铁厂全面让位于健康教育、商业服务、零售中心、住宅小区和公众活动区。依托华盛顿大学等高校、医疗、教育和科技产业成为其主要经济支柱。2009年,《经济学人》把成功转型的匹兹堡评为美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想象一下,如果政府选择了拯救钢铁,会是什么样?大量的资源被投到这个几乎不产生价值的行业上,匹兹堡不会有“创造性颠覆”般的复兴,只会沦落。

就如同目前积重难返的中国东北——背后其实都是政府那只无处不在的手。

五、

早在08年的时候,中国领导层就已经注意到产能过剩这一问题,从那个时候起,也出了许多的文件来着手处理这一问题。

但是,事与愿违,自08年以来,产能过剩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上一层楼。

为什么美国政府的无作为,反而悄悄完成了煤炭行业的去产能,而我们如此折腾却成了瞎折腾?

因为美国政府选择了市场这座明摆着有效的桥过河。适者生存,活不下去的,自己没法造血的就破产。中国选择的是行政干预。通过行政指标来限产,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产能越限越扩张,由消费结构调整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经过人为的干预更加严重了,整个经济体系也越来越窒息。

从中美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结果对比来看,“市场先生”比“权威人士”能更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在多年“权威人士”去产能无效的情况下,我们是时候充分相信“市场先生”了。

否则,我们可能只会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去产能的轮回当中。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