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和健康影响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燃煤和其他主要空气污染源造成的疾病负担”研究成果。研究称,2013年因暴露于环境细颗粒物空气污染(PM2.5)导致中国有91.6万人过早死亡,特别是燃煤造成36.6万人早逝。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脉耕介绍,上述研究表明空气污染是中国疾病负担的一个重要来源,室外颗粒物污染是导致中国居民过早死亡的第五位原因。据全球疾病负担(一个国际项目,主要工作是估计世界人口的死因和造成死亡的风险因素)估计,中国2013年暴露于环境细颗粒物空气污染(PM2.5)导致过早死亡人数由1990年的57.7万增长至2013年的91.6万。
美国健康研究所所长Dan Greenbaum对记者表示,长时期低剂量暴露在受污染的空气中会对人体造成多种疾病负担,其中心脏病、脑中风和肺癌排名前三。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负担将继续是一个挑战,但未来污染控制可能带来的健康效益是巨大的。
研究发现,工业、电力和民用燃煤是中国PM2.5人口暴露和健康负担的最大贡献因素。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所所长王书肖说,“2013年,煤炭燃烧是大气PM2.5的最重要来源,贡献了大气PM2.5暴露的40%,共致36.6万人过早死亡,在所有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中排第12位,高于高胆固醇、药物使用及二手烟等。其中总人口加权PM 2.5浓度最高的前三个省份为北京、河北、河南,燃煤贡献大最高的省份北京、重庆、河北位居前三。”
王书肖补充道,工业排放和民用固体燃烧(包括煤炭和非煤炭)排放是导致中国环境PM2.5引起的疾病负担的两个最大行业,分别导致25万人、17.7万人过早死亡,各占同年大气PM2.5所致过早死亡人数的27%、19%。
“虽然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但是空气污染形势依旧严峻,冬季重污染天气问题突出,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67.4%重度及以上污染发生在冬季。”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说。
上述报告称,由于持续采取措施控制大气污染,2030年之前大气污染水平将大幅度下降,这将避免27.5万人过早死亡。但是,尽管未来污染水平会下降,由于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老龄化,空气污染物健康影响仍将会曾加,中国面临着更为突出的挑战。
郝吉明建议,要以北京为战略重点,破解大气污染防治中若干难点问题,实现首都空气质量的长效改善;以秋冬季重污染天数为突破口,加大秋冬季污染防治工作力量;进一步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启动国家“清洁柴油行动计划”,开展柴油机、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等。
据悉,上述研究由清华大学、健康影响研究所(HEI)、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