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NUST MISIS)的最新研究结果为更准确地评估煤炭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煤炭内部发生的变化,预测煤炭自燃风险,以及计算实际热量释放提供了可能。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近日,该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对开采后煤炭在不同条件下的研究发现:在空气、气温和湿度变化影响下,煤炭性质会逐渐降低,煤炭质量也因各种加工过程而变差,导致煤炭燃烧时热量流失率达20%。
由于这个原因,煤炭的消耗量要高于实际需求量,从而增加供热和发电成本。同时,相应的废弃物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加重了大气污染。
因此,为提高所产煤炭的利用率,必须引入新机制,对各加工过程中煤炭的内部变化和煤炭质量进行评估。
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正在进行一项大型综合性项目,对煤炭结构、性质以及从开采到燃烧的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研究。最近发布的研究成果只是该项目的一小部分。
“10多年来,我们的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煤炭的研究工作。”煤炭物理-化学实验室主任、技术科学博士、教授斯维特兰娜•爱波斯坦(Svetlana Epstein)表示。
“我们正在开发煤炭结构和质量评估的新方法,同时研究新的非燃煤加工技术以及对煤炭开采安全性和煤炭利用技术的评估方法。另外,我们还对可能具有发展前景的煤炭使用方法进行评估,包括从煤炭中提炼新的材料。”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改进后的热重分析法对煤炭样本进行分析。专家将煤炭置于惰性气体介质内,并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观察煤炭的分解过程。据科学家介绍,新的煤氧化机制研究方法或将对俄罗斯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炭市场定价政策以及矿区环境均产生巨大影响。
另外,实验数据将有助于确定开采、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煤炭状态。这将提高煤炭作为燃料以及化工原料的使用效率。
同时,这些新方法还有助于编制煤制品分类体系,并有可能使煤炭市场更加开化和透明。目前,该研究已经通过了25个固体矿物燃料和活性炭领域的国家和州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