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未来能源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新时代”能源生产、传输、转化、利用及跨行业的一系列重大变革,讨论推进能源生产消费的智能化体系、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与能源系统协同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话题。大会旨在推动分布式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务、绿色能源灵活交易、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等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实现。
国际能源署(IEA)中国联络办公室主任何肇先生作大会开幕致辞 。
以下为发言实录:
何肇: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未来能源大会,我仅代表国际能源署中国联络办公室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正发生深刻的调整,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不断的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正在不断的涌现,智能化、低碳化、多极化正成为世界能源转型变革的一个显著特征。今天中国能源网与中科院等单位联合举办这个未来能源大会,共同探讨新时代能源的发展问题,探讨传统能源向未来能源的转型和发展的路径,对于能源行业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际能源署长期致力于全球能源问题的研究,积极推动全球能源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际能源署越来越关注中国能源的发展,2017年在中国先后发布了中国分布式能源前景展望,世界能源展望2017生活特别报告等一系列报告。在2018年将结合中国的能源行业发展的特点,对
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角色,还有中国电力系统优化等题目将进行研究,并且在能源技术创新,能源政策研究,能力建设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今天咱们这个会议的是未来能源,其实在今天在座的很多专家对未来能源是有一些共识的,未来能源我们觉得应该是一个更加清洁、低碳,更加智能、开放、友好,而且更加有机融合的一个系统。
第一个特点是清洁低碳,将是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清洁低碳是应对全球气侯变化还有地区环保压力,保障能源安全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16年世界能源大概200亿吨标煤,其中非化石能源占19%。IEA预计到204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250亿吨标煤,其中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达到25%。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目前已在加速推动能源的转型,并且重新定义中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角色。2016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大概43亿吨标煤,非化石能源比重占13.5%,IEA对中国的预测是到204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4亿吨标煤,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达到28%。
第二个特点能源技术进步将重塑世界能源格局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全球的能源正在发生一个至关重要的变化,都与能源技术进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是页岩油的开采成为了美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国。
二是清洁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清洁能源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在很多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成本最低的发电能源之一。所以今后太阳能、风能和
新能源将成为能源供给供应新的增长。
三是电动汽车、储能、分布式能源数据化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因此今后电力应该是代表着能源的未来。
四是可燃冰新型能源的开采技术进步将为能源的供应提供新的选择。
第三个特点
能源互联网新技术将通过能源供需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能促进能源基础设施之间和信息通信等其他基础设施之间的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产业升级。能源技术的进步必将带动能源行业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目前能源行业基本上按能源品种来进行提供服务,这种模式将会被打破,围绕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综合能源服务这些新的业态将不断的涌现。所以相应的今后能源行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也会随之进行创新。
最后一点,世界各国目前正在加大对能源科技创新的投入,抢占能源行业的制高点。科技创新为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能源安全、能源产业升级,以及应对环境挑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世界各国目前正在加大能源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快能源新技术的研发,新产业的战略布局,抢占能源行业的制高点。2016年世界各国在清洁能源研发领域投入的资金大概是260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超过400亿美元,其中中国、加拿大和瑞典这些创新成员国将是能源新技术研发的主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