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岁尾,2019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备受业内关注。从政府部门的支持倡导,到煤电双方不断探索、友好协商的自主选择,目前中长期合同已成为煤炭、发电企业合作共赢的基石。
中长期合同稳价作用明显
中长期合同是煤炭产运需各方建立长期、稳定、诚信、高效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具体体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早签、多签、签实中长期合同等七个方面指导合同签订履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在今年电煤需求大幅增加,市场煤价出现波动的形势下,中长期合同对稳定供需关系和煤炭价格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在电煤消费增长的带动下,全国煤炭消费增速回升。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相关人士表示,电力需求高速增长拉高了煤炭消费,今年电煤消费相比去年增长可能达7000万吨,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
2019年度中长期合同定价依旧采用2017~2018年的定价公式,即以535元/吨为基础价格浮动。
《通知》指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合同价格机制,下水煤与铁路直达煤合同定价机制。煤电双方应继续参照“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协商确定中长期合同价格。
对双方协商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按双方商定的意见执行。如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应按以下原则执行:下水煤合同基准价由双方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协商确定,对协商不一致的,仍按不高于2018年度水平执行;铁路直达煤合同基准价由下水煤基准价格扣除运杂费后的坑口平均价格和供需双方2018年月度平均成交价格综合确定,两类价格权重各占50%。下水煤合同与铁路直达煤合同的浮动价,均可结合环渤海煤炭价格指数、CCTD秦皇岛港煤炭价格指数、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综合确定。
从价格机制看,市场对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535元/吨的基准价比较认可。
上述人士称,这两年煤炭现货价格长期比这个高,最高时甚至每吨高出200多元,而煤炭企业认可目前的长协基准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随着先进产能加速释放,煤炭企业也认为高煤价将不可持续,市场将逐步进入平稳运行期。
鼓励延长中长期合同期限
与2018年相比,此次《通知》更加鼓励延长合同期限,由2018年的1年期,鼓励提高至签订2年及以上量价齐全的中长期合同。
今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中煤、伊泰、陕煤等大型煤炭企业与主要电力用户相继开展了3~5年的中长期合同洽谈工作,目前电煤签约总额已经超过了11亿吨。近日,中煤集团与浙能集团、粤电集团、江苏国信集团、利港电力、鄂州发电、深圳能源和绿地能源等7家发电企业签署5年中长期煤炭供需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煤集团将在2019~2023年向上述7家重点用户供应煤炭1.8亿吨,其中下水煤长协价格以535元每吨为基准按月调整。业内人士表示,这将对促进煤炭市场健康发展和行业经济平稳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经过近三年的市场变化及价格大幅波动,无论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还是煤电双方,都意识到长协对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性。长协周期从之前的1年,变为之后的3年,再到现在的5年,说明煤电双方都愿意把目前的长协机制固定下来。”鄂尔多斯煤炭网有关人士分析。
新增铁路运力优先保障长协煤
我国煤炭的生产地、消费地天然分离,且去产能导致供给向资源优势区域集中,煤炭跨区域调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虽然国家对铁路的建设和投资力度很大,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仍然较高,未来煤炭需求总量仍有增长空间,煤炭运输瓶颈依然存在。《通知》明确,2019年新增铁路运力优先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需求。
资料显示,我国的煤炭基本运输方式主要是铁路运输、铁水联运及公路运输三类,其中铁路运输占比达到60%以上,煤炭的铁海联运表现为三大煤炭输出地(山西、内蒙古、陕西)的煤炭运往环渤海地区的四大北方港口(天津港、秦皇岛港、黄骅港、京唐港)下水,之后通过海运运往五个沿海省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卓创资讯分析师荆文娟表示,后期通过实施加强铁路和水路的运输能力、布局北煤南运的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用煤企业淡季煤炭库存、推动煤电一体化,适当补充使用进口煤等措施将有利于缓解并最终解决煤炭的运输瓶颈。
“随着新增产能以及新开煤矿陆续投入生产,预计2019年煤炭供应将呈稳中有增的态势,当然也要谨防时段性安全、环保检查对煤炭生产的影响。”荆文娟分析称,而煤炭整体需求将保持基本稳定,动力煤需求仍将呈现季节性波动特征,尽管仍受环保、安全等因素的制约,但随着优质产能释放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内煤炭供应能力将逐步提高。
综合来看,预计2019年煤炭市场也将呈现相对平稳走势,同时受动力煤需求淡旺季影响,预计明年高价将出现在7~8和11~12月份,最低价格将出现在5~6月份。以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煤炭为例,预计明年价格区间或将位于595~670元/吨内运行。至于煤炭价格是否真的会达到理想的预期范围,还需要综合国家政策、煤炭运费的涨跌、天气变化、进口煤政策等多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