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以“合作共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在会上表示:“煤炭产运需各方应坚持以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为基础,构建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煤炭供需高质量动态平衡,保障全国煤炭市场安全稳定供应。”
鼓励签订2年及以上量价齐全的中长期合同
会上,11家煤炭企业与19家用户企业签订了煤炭中长期合同,合同总量达3.1亿吨。另外,中煤集团与7家发电企业于近日签订了长达5年的中长期煤炭供需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煤集团将在2019年至2023年间,向上述7家重点用户供应煤炭1.8亿吨,其中下水煤长协价格以535元/吨为基准按月调整。
在此之前,中煤集团已经与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润电力、国投电力等6家电力央企签订中长期煤炭供需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煤集团将在2019年至2023年间,向上述6家电力企业供应煤炭5亿多吨。
自2016年煤炭价格上涨以来,火电利用小时普遍较低,导致煤电企业亏损严重。与此同时,煤炭不断增加的金融属性、国际贸易存在的不确定性、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带来的交易环节和成本的增加等诸多因素,也给电煤市场的平稳运行提出了新挑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会监事长安洪光表示:“煤炭、电力两行业需要坚持协同发展,共同开创煤电发展新格局,积极探索长期稳定的电煤合同新模式。”实际上,在全国煤炭交易会启动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就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各有关方面要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及早签订数量相对固定、价格机制明确的中长期合同,并鼓励支持签订2年及以上量价齐全的中长期合同。明确要求,中央和各省区市及其他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75%以上,且不能低于上年水平。鼓励产运需三方不断创新衔接方式,多签直购直销合同和有运力保障的三方合同。通过煤炭产能置换指标等支持措施,鼓励引导有关方面签订更高比例的中长期合同。
煤炭铁路运量增加1.5亿吨
近年来,煤炭优质产能进一步向晋陕蒙地区集中。与此同时,国家全面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运输结构调整战略,大量汽运煤转移到铁路运区,煤炭主产区长距离跨区域的铁路运输需求大幅提升,煤炭生产和运输格局的变化给铁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铁路总公司货运部主任赵峻表示:“今年货运增量行动开局良好,煤炭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针对煤炭生产和运输格局的变化给铁路运输带来的新挑战,铁路总公司制定《2018-2020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确定了到2020年国家铁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加8亿吨,煤炭运量增加4.5亿吨的目标。预计2018年全年完成货运量31.98亿吨,同比增长2.8亿吨,增长9.6%;预计完成煤炭货量19.6亿吨,同比增加1.58亿吨,增长10.5%,超额完成今年货运量增量2亿吨,煤炭增运量1.5亿吨的目标。”对于2019年的工作,赵峻表示:“2019年全国铁路货运量预计增量2.5亿吨,煤炭运量预计增加1.5亿吨。2019年,煤炭运输格局将呈现三方面趋势:一是先进产能集中趋势将更加明显,跨区域运输格局将进一步增加;二是公转铁将进一步增强,煤炭铁路运输比重将进一步提升;三是煤炭中长期合同对稳定供应均衡运输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煤炭供应向中长期合同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同时,进一步研究晋陕蒙新主产区外运煤工作,全面增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能力。进一步挖掘大秦线、蒙冀线、瓦日线等重点通道的运输能力。实现下水煤增量6000万吨以上;大秦线力保4.5亿吨总量不减;唐沽线继续增量5000万吨,达到总运力1亿吨;瓦日线增量3000万吨。
继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发展
今年以来,受益于煤炭经济运行形势向好,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092,首次降到0.01以下,创历史最好水平。该数字是国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广大煤炭生产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体现。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宋元明表示:“煤炭安全与煤炭经济运行平稳程度成正比,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价格处于绿色空间,企业利润有所改善,安全设备投入加大、矿工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对安全更有保障。” 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由2015年的40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159亿元。2017年全国原煤产量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原煤产量35.2亿吨,同比增加1.1亿吨,增长3.3%。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54万亿元,同比增长25.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0.5%。
梁嘉琨表示:“煤炭行业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现代化行业转变,煤炭供需保持基本稳定。目前,大型现代化矿井占比80%以上,产能7亿吨。在建和改扩建千万吨级矿井有37座,产能约5亿吨。”同时,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初具规模。“目前,煤炭企业参股电力企业装机容量占比三分之一左右,超低排放标准完全低于环保要求标准。另外,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为主的煤化工初具规模,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已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加快。”梁嘉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