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受关注的2021年煤炭保供稳价过程中,煤炭进口较快增长,为煤炭保供稳价贡献了力量,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煤及褐煤进口额比2020年同期增长54.5%。与此同时,在煤炭进口方面亦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记者,进口煤在国内煤炭总消费量中占比较小,进口煤炭的运输成本较高制约了进口。中国煤炭市场网工作人员介绍说,进口煤价格低,但运输时间长且到货慢,所以煤炭进口一般都遵循就近原则,例如蒙古国煤炭主要供应中国北方。
可见,采取举措缓解这些瓶颈问题,将有助于让进口煤炭在保供稳价中发挥更大作用。具体来说:
一是针对煤炭运输、装卸繁琐费时等痛点,有针对性地改进设备、优化流程。例如,满洲里站东吊货场内安装了带有“吊钩防转装置”的龙门吊,进口煤炭一辆车的换装时间仅用时30分钟,相比之前效率提升了1倍。此类改进和创新不一定要全部翻新所有工序,哪怕是局部的微创新也很有意义。这样的改进和创新越来越多以后,煤炭进口运输费时费力的瓶颈就能逐渐有所改观。
二是参照有关部门对发电供热企业国内采购煤炭的保供稳价举措,对企业进口煤炭的行为进行分析,将市场行为和保供稳价行为区分开来。在2021年12月3日的全国煤炭交易会上,有关方面公布了2022年煤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2022年的煤炭长协签订范围进一步扩大,核定能力在3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原则上均被纳入签订范围;需求一侧,要求发电供热企业除进口煤以外的用煤100%签订长协。不仅如此,国家有关部门一直以来还对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监管,力求为煤炭保供稳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这给了进口煤炭领域一些启示。对进口煤炭,若是市场行为当然随行就市,但对保供稳价行为可以给予一定补贴,还可以给予适当的价格保障和销路保障,在通关、运输等环节给予较好的政策扶持。这样一来,当国内急需煤炭时,煤炭进口的相关扶持政策就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而让煤炭进口更加便利。
三是煤炭从进口、分发到消费端,实际上是由多式联运共同完成的,中间涉及到分发、接驳等环节,有必要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规划和协调。具体地说,虽然煤炭海运和铁路运输目前已经比较常见,但到消费端的最后一段路途仍然需要货车来接驳和转运,接驳转运站点的布局和转运效率对运输效能的发挥有较大影响,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做好规划和落实。再加上我国北方的内蒙古等地区不仅是煤炭主产区还是进口煤炭重要集散地,内蒙古国产煤炭向国内各地运输的担子就不轻,当地还负有进口煤炭向国内分发的重担,这对当地煤炭运输、分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提升煤炭进口分发效率,可以加强多式联运信息化建设,多借助数理模型对煤炭运输、分发的情况进行预判和提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