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在济南召开的第十六届热电行业发展论坛获悉,山东作为全国第一大电力装机大省,2022年电力总装机约1.9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在1.09亿千瓦左右,是全国唯一一个煤电装机过亿的省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省目前仍存在较多30万千瓦以下中小燃煤电厂。这些电厂以热电联产机组为主,机组容量仅占全省总量的20%,却承担着全省80%的供热重任。加速推进中小煤电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成为“双碳”目标下的重点任务。
据山东省热电设计院院长刘博介绍,过去三年全省中小煤电机组淘汰量超过850万千瓦,其中2022年淘汰机组73台、共计222.2万千瓦。在此基础上,该省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一批)》中提出,加快推动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并转,鼓励具备条件的机组提前关停退出。对2022-2025年关停退出小煤电机组的企业,每千瓦分别给予50元、40元、20元、10元的财政资金奖励。
“从机组容量来看,30 万千瓦以下机组装机容量为2347.6万千瓦,占比达到22.2%。从机组数量来看,30万千瓦以下机组共646台,占比78.4%,其中还有大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微燃煤电厂。”刘博称。
基于大量的供热、供电需求,关停并转并非易事。刘博表示,山东省热电设计院联合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做过专项调研,并于近期发布了《山东省中小燃煤电厂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报告指出,山东热电行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与误区。例如,山东省很多中小燃煤热电实则为分布式热电,这些电厂是热电联产,能源利用效率超过70%,供电煤耗低,并非落后小火电,但在实践中易被简单等同于落后小火电。再如,大型热电与中小燃煤热电、分布式热电的定位和布局不同,能源效率和碳排放也有区别,治理时实际却存在“一刀切”现象。
“还有不少热电企业产能用能方式单一,目前仍以发展煤炭为主,对使用耦合污泥、垃圾、生物质等资源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向着综合能源供应商发展的力度也不够。”刘博称。
结合国家和山东省相关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上述报告从能效(供电和供热煤耗)、技术(压力参数和机组类型)、控制(效率和服役年龄)、可替代性(与热电大机组的距离)四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30万千瓦以下中小燃煤电厂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估结果和中小燃煤电厂机组参数、运行情况、地理位置、所在区域供热需求、非煤资源禀赋和替代潜力等因素,报告对不同机组提出上新压旧、升级改造、产能优化替代、应急备用、关停淘汰、保留运营,以及合理新增等不同发展路径。基于此,预计到2030年前,山东省中小燃煤机组将完成约60%的净淘汰,每年至少减少标煤消费1300万吨以上,减少碳排放3400万吨以上。
刘博建议,因地制宜制定中小燃煤电厂转型优化路径,真正做到“一企一策”、精准施策,以机组能效水平和实际作用而非容量大小作为关停和准入的标准。同时,强化市场机制对中小燃煤电厂退出的引领作用,考虑引入中小煤电退出竞拍机制。
据了解,本次论坛是以“热电同心?智慧同行”为主题,由山东省能源局为指导单位,山东节能协会主办,山东节能协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山东熙能热电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山东省热电设计院、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委员会支持,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150多家热电企业和技术厂家的代表参与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