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发布,这是中国石化连续第二年发布能源中长期展望成果。文件从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展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和氢能以及终端用能几个方面,全面对不同能源形势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根据报告内容显示:预计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在2030年至2035年间达峰、峰值在62亿吨标煤以上。届时,非化石能源占比在30%左右,国内二氧化碳排放将在“十五五”后期达峰,电氢融合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报告分析:“从能源品种看,电力正在跃升成为终端第一大能源,氢能自2035年后高速增长,煤、油、气将成梯次被电氢替代。2035年以前电力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终端用能部门用电量将增至12.2万亿千瓦时。”
报告对氢能的发展有更乐观的预期,报告指出:“2035年,氢能技术经济性迈过‘拐点’2045年前后,氢能应用加快,2060年氢能消费量较2035年实现翻倍,我国终端电氢化率将从当前的32%,增至2035年的42%和2060年的69%。
煤炭消费:预计2025年前后达峰,消费总量43.7亿吨,到2060年将至3.8亿吨。
石油消费:“十五五”中期达到峰值8亿吨左右。2030年前后,石油的化工属性将超过燃料属性。
天然气消费:2040年前后达峰,峰值为6100亿立方米,到2060年降至4000亿立方米。
非化石能源:2045年突破30亿吨标煤当量,成为能源消费主体。
终端能源消费:“十五五”后期达峰,到2060年降至28.6亿吨标煤。
国际能源网(微信公众号:inencom)发现,与去年预测吨数据相比,今年这份报告调高了预期,从60.3亿吨标煤调至62亿吨标煤。这或许是对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比较乐观的预期有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的波动,也对中国能源需求产生了影响。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在逐渐改变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国内能源生产和供应、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力求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能源需求挑战,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将面临较大的能源压力。能源消费总量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不可避免。
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