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煤集团小保当矿业公司二号煤矿持续厚植“四种经营理念”,围绕精细管理、修旧利废、创新驱动发力加码,苦练“内功”,全力奏响降本增效的激昂乐章。
用好精准管控“指挥棒”
方向正确、制度完善,才能下好降本增效“一盘棋”。该矿以2025年预算目标为导向,构建“分解-执行-分析-监督-考核”五位一体闭环管理体系,将成本指标细化至采掘、运输、机电等7大核心板块,制定下发《成本考核管理办法》。针对采掘区队日常支护材料消耗,材料员精准录入支护材料在线统计台账,通过“日检查、日通报,月考核、月兑现”的动态监管,实现材料费用的精准管控,有效遏制了材料浪费现象。
运输系统的优化更显巧思。针对车辆“空车升井”“半空入井”的痛点,该矿实施“顺路经济”模式。料车入井时协调多区队“拼车”满载,返程空车捎带水泵开关、皮带架等物资,车辆使用费同比降低0.08元/吨,预计年度节约运输成本可达100万元。
“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不但能随时掌握设备‘健康状况’,还能实现预防性检修,实现了机电设备开机率‘零误时’。”机电运输队岗位工程师赵晓凡说道。
谱好修旧利废“节约曲”
降本增效无小事,修旧利废是关键。该矿坚持“修旧利废、物尽其用”原则,不断细化内控措施,要求干部员工充分利用废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做到“能修的不报废、能用的不领新”。该矿掘进三队通过设立“井下修旧利废回收站”,对更换下来的小零件、小器具进行修复再利用,不断将闲置废旧物资“变废为宝”,让废旧材料、设备配件再次“焕新上岗”,仅该矿掘进三队单月修旧利废产值便可达3万元。
“区队又出新制度了,修复一个风筒20工分、一台风泵50工分、一台馈电开关200工分呢。”站在区队公示栏前员工们议论纷纷。该矿鼓励各区队建立“修旧利废”制度,开展自主修复,结合实际“明码标价”,修复后的材料经机电运输管理室现场确认后,当月兑现奖励。
此外,为加大材料回收复用力度,建立物资回收台账,制定考核奖罚措施,做到废旧、闲置物资统一管理。截至目前,该矿废旧材料回收率达100%,实现了降本与增效双赢。
唱好创新驱动“创效音”
“生产期间,全断面喷雾需要一直开启,再加上巷道淋水,导致皮带上积水较多,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们可以在全断面喷雾下面设计一个挡水棚。”
“挡水棚可以采用榫卯结构,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挡水棚的稳定性,还使得拆卸和重组变得更加容易。”一场头脑风暴正在掘进三队会议室碰撞出创新火花。
面对生产中的“拦路虎”,该矿积极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发挥创新潜能,攻克生产难题。针对受限空间紧固作业需双人协同且效率低下的痛点,该矿创新研发可调节角度的专用扳手,通过在普通24#开口扳手本体上加装可旋转螺帽接头,实现多角度精准发力。经实测,新工具使拆卸点减员50%,预计年省人工费30余万元。
一直以来,该矿坚持围绕安全生产上的难点、痛点,常态化开展小改小革、金点子征集活动,并配套“阶梯式”奖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全员创新创效热情。截至目前,已累计提交72项“五小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