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我国焦炭行业的供需形势和产业布局方向;探讨了大型焦化企业的发展模式。
1 我国焦炭行业的供需形势分析
1.1 生产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比重逐年增加,2004年我国焦炭生产占全球焦炭产量约52%,2008年达到约60%。
随着国内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焦炭的产能及产量增长迅速。2000年我国焦炭产量为12184万t,2008年产量增至32359万t,2000—2008年产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3%。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规模以上焦化企业减产焦炭125.59万t,减产0.39%,我国焦炭行业生产首次出现了自1999年以来的负增长;且由于炼焦煤价格高企,焦炭价格大幅下滑,利润水平极低。
近年来,为促进焦炭行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4-2008年焦炭行业的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2004—2008年,全国淘汰取缔土焦和关停污染严重的小机焦产能约8500万t,机焦比重由70%上升到98%,其中炭化室高4.3m及以上机焦比重由44%提高到85%。2008年,我国新投产焦炉产能3020万t,其中炭化室高6m以上的焦炉占新增产能的73%。
干熄焦、捣固焦等先进技术得到推广。目前,全国已投产的干熄焦装置67套。钢铁企业焦化厂的干熄焦率由2004年的不足10%,提高至目前的50%以上。全国捣固焦产能达1亿t,比2004年增长了66%。
(2) 节能环保状况明显改善
焦化企业焦炭工序能耗由2004年的145kg标准煤/吨,下降到2008年的128kg标准煤/吨。同时,企业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3) 焦化副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到2008年底,一批年加工10万t以上焦化苯加氢精制装备建成投产,加上酸洗精制装置,我国粗苯加工能力达250万to累计投产焦炉气制甲醇生产装置17家,设计能力245万t/a,预计到2009年底将突破300万t/a。
(4) 企业结构明显优化
一批大型焦化企业集团迅速崛起,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中煤焦化、旭阳集团、山西美锦、山东铁雄、山焦集团、唐山佳华、阳光集团、潞宝集团、内蒙庆华等企业,通过自建和兼并重组形成了300万t/a以上的商品焦炭生产基地,并正在逐步延伸产业链。神华集团、兖州煤矿、开滦煤矿、冀中能源等煤炭大集团加入了焦炭行业,提高了行业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
2001—2008年我国焦炭产量及机焦生产的发展变化情况如图1。
1.2 需求情况
我国焦炭主要用于钢铁行业,部分用于电石等化工产品以及其它领域,另供出口。2008年焦炭国内消费量约为3.1亿t,出口量约为1213万t,约占焦炭产量的4%。
钢铁行业的发展对于焦炭市场的需求具有决定性作用。预计2010年,我国钢铁产量将达到5.5亿t,若平均焦比按450kg计算,届时对焦炭的需求量约为2.48亿t。化工、铸造、有色冶金、铁合金等其它行业消耗焦炭量有可能达到9000t以上;如果出口市场基本保持现有水平,国内外市场对我国焦炭的需求量将达到3.5亿t左右。预计2015年我国国内及出口市场对焦炭的需求量合计将达到4亿t。
2 焦炭行业的区域布局分析
2.1 区域分布现状
2008年,我国共有29个省区生产焦炭,在全国焦炭行业中,仅有1/3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2/3为独立焦化厂。大部分焦炭企业集中在山西、河北、内蒙等煤炭产区,除河北相对靠近客户外,其它均远离用户。而钢铁生产和消费较多的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省市和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区因煤炭资源较少而缺少焦炭,于是出现了“北炭南运”的局面。2008年我国焦炭产量分布重点省区如图2。
我国焦炭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目前发达国家95%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企业内部。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余热等能够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我国钢铁企业用焦量占焦炭产量的80%左右,但只有33%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67%的焦炭生产能力为独立焦化企业,目前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未来将主要通过发展化工产品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2.2 焦炭行业区域布局变化趋势
2006年3月22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产业[2006]328号)指出,钢铁企业焦炭产量占焦炭总产量的比例将由33%提高到50%以上,表明了国家焦化产业布局政策要向钢铁企业倾斜。未来煤焦化产业的布局将呈现两种趋势:一方面钢铁企业附属焦炭装置向钢铁工业的布局靠拢,另一方面独立焦化企业将进一步向炼焦煤资源产地聚集。焦化企业至少要在资源和市场中占有一个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具体建议是:
(1) 钢铁企业附属焦化装置向钢铁产业布局靠拢
我国钢铁企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地区,这与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有关。2008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50%左右。总的来说,我国焦化产业的布局特别是钢铁企业的焦炭生产将向钢铁企业布局靠拢,跟随钢铁企业向沿海地区发展。
(2) 独立焦化企业将进一步向炼焦煤资源产地靠拢
我国炼焦煤资源分布情况如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在我国炼焦煤资源中占有绝对优势,另外,安徽、山东、贵州、黑龙江、河北的炼焦煤资源也比较丰富,未来独立焦化企业将进一步向这些资源产地集中。
3 大型焦炭企业发展模式探讨
3.1 焦炭行业的主要产业特征
焦炭行业具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首先焦炭是充分竞争的成熟产业;其次焦炭是典型的强周期性行业。
(1) 焦炭是充分竞争的成熟行业
焦炭是成熟性行业,焦炭市场已进入平稳增长期,生产技术也已成熟。同时,焦炭产业的资金、技术等门槛均不高,市场竞争非常充分。因此,焦炭行业平均收益率只会围绕社会平均收益率波动,而不会长时间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
(2) 焦炭是典型的强周期性行业
焦炭行业的原料和市场均非常单一。原料是炼焦煤,市场80%左右集中于钢铁行业,少量用于电石等化工原料的生产。这就决定了焦炭行业的强周期性。行业的收益水平波动非常剧烈,一旦上游煤炭产业的景气波峰与下游钢铁产业的景气波谷叠加,焦炭行业就会陷入经营困境,目前我国焦炭行业就处于这样的情况。
3.2 大型焦炭企业发展模式探讨
由于焦炭行业的成熟性和强周期性,主流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趋于同质化。因此,笔者认为,要成为焦炭行业的龙头企业,就必须具有能够平滑景气曲线,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这主要要依靠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的一体化来实现,即大型焦炭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产业链的一体化程度。
焦炭产业的一体化包括三个方向:即“焦-煤一体化”、“焦-钢一体化”和“焦-化一体化”。“焦-煤一体化”是向上纵向一体化,夯实焦化产业的资源基础;“焦-钢一体化”是向下纵向一体化,减少焦化产业的市场风险;“焦-化一体化”是横向一体化,做好焦炉气、煤焦油、焦化苯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通过产品的系列化、精细化分散经营风险。
目前我国钢铁附属焦化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焦-钢一体化”加“焦-化一体化”。例如宝钢集团的煤焦油加工深度居国内先进水平。而独立焦化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焦-煤一体化”加“焦-化一体化”。例如神华集团、开滦煤矿等煤炭企业在实现“焦-煤一体化”的同时,大力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等配套化工产业,努力实现“焦-化一体化”。(来源:《化学工业》2009年第10期 作者: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