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行业新闻 » 中国煤炭要闻 » 正文

煤炭资源整合的“朔州模式”

日期:2009-12-31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本站专稿

国际煤炭网

2009
12/31
07: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煤炭 资源整合 朔州模式

    煤炭资源整合是山西也是朔州煤炭工业史上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是一次涉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的利益重组和行业洗牌,需要触及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朔州市在政府的强力介入和科学组织下,充分发挥政策作用,充分照顾各方利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兼并重组,走出了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煤炭资源整合道路。

    三次整合,一步到位

    朔州是山西的煤炭大市。全市煤炭储量490亿吨,约占山西煤炭资源储量的1/6强,下辖的全部6个县(区)中,有5个区县被国家列入全国重点产煤县(区),全市财政收入的70%来自于煤炭,有近1/3人口的生产生活与煤炭开发直接相关。回首上世纪80年代,在“抓项目就是抓经济,开煤矿就是增财源”等思想指导下,大矿、小矿一齐上,集体、私人一齐开,全市煤矿数量最多时将近400座。煤炭工业“多、小、散、乱、差”的格局,使煤矿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安全事故频发、管理粗放、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朔州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短板”。

    “矿点的‘瘦身’不仅符合省、市政府的要求,也是朔州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朔州市煤炭工业局局长左中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主业做强,才能在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上取得突破,而兼并重组整合是做优主业的必由之路。”

    2005年,全市通过“关小改中建大”、矿矿合作、优势互补等形式,逐步减少小煤矿的比重,增加中、大型煤矿的数量,使资源、资产、资金、技术、人才、装备、运输、加工等优质生产要素向大、中型矿井靠拢,形成相对集中的生产布局,朔州全市地方煤矿由205座整合为135座,产能由3312万吨提高到5367万吨。

    2007年,该市又将目标锁定为“四个70%以上”:70%以上的煤矿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保证稳定销售;70%以上的煤矿机械化开采,实现根本安全;煤炭回采率70%以上,提高集约水平;煤炭洗选率70%以上,确保原煤增值。到去年年底,全市有22座煤矿实现了机械化综采改造,全市地方煤矿产能提高到6156万吨,回采率由改造前的30%左右提高到72%以上。

    2009年的兼并重组,朔州地方煤矿从原有的135座减少到现在的67座,矿井数量减少一半;平均单井生产规模由45万吨/年提高到131万吨/年,总产能增长43%。保留矿井全部实现综采,全部取消炮采,全部达到90万吨/年及以上规模。兼并重组完成后,全市80%的煤炭产能集中在16家大企业、大集团,煤矿数量之少、质量之高、井型之大,位居全省第一。

    只认“大”和“优”

    不看“国”和“民”

    “兼并重组整合不是简单的‘加’或‘减’,而是立足资本、资源的‘大进小退’、‘优进劣退’,最大限度地实现几何级增长效应。”朔州市市长冯改朵说:“我们选择兼并重组整合主体,只认‘大’和‘优’,不看‘国’和‘民’。因此,我们市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并没有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相反,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与国有大集团大公司相差无几”。

    目前,朔州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矿井,如果按所有制成分划分,国有煤矿36座,产能4460万吨/年,分别占全市的53.7%和51%;民营煤矿31座,产能4320万吨/年,分别占全市的46.3%和49%。兼并重组完成后,全市将形成国有大集团和地方骨干企业各占半壁江山的办矿格局。

    兼并重组之后,朔州多数“民企”并未退出,只不过是转换了身份,由原来的老板变成了股东。山西天井煤业有限公司老板吴凤鸣从事煤矿开采20多年,他的切身体会是:山西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战略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自己文化不高,管理水平也偏低,仅凭自身能力和资金感到非常吃力,实现安全发展困难重重。如果和大公司大集团合作,不仅煤矿产能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安全保障水平也会有新的突破和跨越。

    政府科学推动企业协商重组

    鉴于煤矿兼并重组这一重大利益调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长远性,必须有政府的强力介入,才能保证整合重组的健康有序。关键是政府如何介入?以什么身份介入?朔州的做法是政府要当好“三种人”:

    一是政府当好整合重组的“主持人”。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朔州市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对国家、省有关政策进行了反复座谈讨论,以极其慎重的态度科学制定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实行市县领导包点责任制,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矿,市县两级部门联合办公,全程跟踪,全程负责,全程服务,有力地保证了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政府当好整合重组的“中间人”。按照“科学规划、掌握政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准确评估、企业协商”的原则,朔州市政府充分考虑各种利益关系,既积极推动,又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意愿;既放手让企业自我互动协商,又积极当好“中间人”,加强沟通,充分协调各方利益,让合法的“存量资产”和“既得利益”受到保护、不受损失;资产权益流转,给予合理补偿,努力做到“四个满意”:让被整合的企业满意、整合的主体企业满意、地方政府满意以及利益相关的农村满意。

    三是政府当好整合重组的“仲裁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讲明政策,教育矿主严格按照有关矿产资源处置办法的有关规定办事,绝不能贪得无厌、漫天要价;又要说服动员大企业大集团充分理解兼并煤矿的有形无形投入和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充分考虑企业职工的利益,考虑周边群众的利益,考虑地方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在资产评估的问题上,针对一些企业双方在资产评估上互信不足的问题,由政府出面选择评估机构,得到双方认可后,由政府和企业双方各派员参与,形成比较合理的评估价格,减少分岐。

    化蛹成蝶“煤城”转型

    “兼并重组的目的是什么?是要结束煤炭工业散、乱、差的低层次发展格局,形成大企业、大集团运作的煤炭规模经济效应,以机械化、安全化、清洁化的发展方式,为资源的合理开采,生态的有效保护,矿工的利益保障,开辟一条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兼并重组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强势。通过资源整合,朔州市紧紧围绕煤炭产业这个中心,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延伸煤电建材、煤化工、煤机械等产业链条,构建“煤——电——建材”、“煤——化工”和“煤——机械制造”三大产业链,努力把煤炭产业做强做大。今年上半年全市有29个超亿元非煤电生产经营性项目开工建设,特别是新材料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市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煤电工业园区共6个,集聚了煤炭生产、经营、洗选、转化、综合利用企业30多家,生产总值占到煤炭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有效地拉动了内需,提升了产业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煤炭工业发展后劲。

    兼并重组为安全生产注入现代化管理。按照朔州市的规划,所有保留的67座矿井将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确保煤矿企业把每座矿井都建成全国一流的本质安全型矿井。目前全市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全部完善,并实现了矿、县区、市、省的四级联网,有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兼并重组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供了保障。朔州市的煤炭资源赋存稳定,地质结构简单,瓦斯含量低,煤层总厚度达30~35米,是应用先进采煤方法和机械化开采的最佳资源。全封闭的生产格局、数字化的办公大楼,清洁的厂容厂貌,不进入生产环节很难辨认出这是一座矿山。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