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中国各大煤炭企业纷纷循环经济,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对此,方君实表示,从目前来看,循环经济模式已经在国内很多矿区初步成型,“煤—焦—电”、“煤—电—建材”产业形成一定发展规模,煤矸石利用技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2009年底,全国矿区煤矸石、煤泥综合发电装机已达2500万千瓦,比“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超出500万千瓦。
但方君实同时指出,目前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原煤特别是动力煤入洗率比重低,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总体利用率不高。
为此,规划初稿提出,“十二五”期间,以煤矸石、矿井水和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为重点,到2015年,煤矸石、煤泥综合电厂新增装机2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70%。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区别于以往,在提出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原煤入洗量要达到28亿吨。
对此,方君实在此前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我国原煤入洗率为43%,动力煤入洗率为20%,分别比美国、南非、俄罗斯等煤炭行业发达的国家低12和20个百分点。如果将动力煤入洗率提高到40%,每年将节约3400万吨标煤,节约运输耗煤近1000万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申宝宏对记者表示,原煤提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要加大原煤洗选的比例,减少灰分、硫分等。目前中国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为600公里,每入洗1亿吨原煤,可节省运力96亿吨公里。
另外,中国煤矸石、煤矿瓦斯、矿井水综合利用率为40%,如果将这些二次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70%,每年可节约2000万吨标准煤,如果将所有矿井的灯都换成节能灯,每年将节约6000亿度电。申宝宏告诉记者,煤矸石长期堆放带来的巨大碳排量是个问题,而且由于洗选不精,每运输10吨煤,仍有1吨的煤矸石混杂在其中。如此多的煤矸石流出矿区,既增加了运输的成本,也直接影响煤炭燃烧的效率。对此,他认为,煤矸石最佳的处理方式是在井下经洗选就地填埋,这样既能直接解决部分煤炭采空区的塌陷问题,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