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人物 » 煤炭专家视点 » 正文

钞玉科:物价指数居高不下 电煤价格“一刀切”

日期:2010-12-14    来源: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  作者: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

国际煤炭网

2010
12/14
16:0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钞玉科 电煤

    正当煤炭企业筹备明年的电煤价格谈判之时,国家发改委的一纸政令,使煤电之争演变成“价格一边倒”的格局。12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了《2011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2011年重点合同价格维持上年水平不变,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尽管重点合同电煤谈判被迫搁浅,但笔者以为并不能改变整个电煤市场的格局。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1月份的CPI高达5.1%,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从目前看年内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事实上已经破灭。国家不得不采取了多种措施,控制物价再次上涨。近期储备糖、储备粮、储备棉等产品上市抛售,相关品种价格明显回落。 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体,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7%和70%,但煤炭尚无国家战略储备,加上运输的制约,煤炭资源分配不均。国家只好对电煤价格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虽然这种方式有失公平,特别是对纯电煤生产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个别地区低电煤价格也强制不涨价,但这并不能解决煤电市场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改变不了煤炭市场格局。

   电煤价格差距悬殊,部分产区电煤价格受到打压。河北南部5000大卡的重点价格分品种不同只有420-450元/吨,而多数电煤专供当地几个分属华能、大唐和华电的电厂。笔者不久前刚在华东地区调研,在华东地区同品种电煤重点合同价格早已达到530元以上,有的高达650元。该地区从品种看,电煤价格高于精煤价格,卖电煤比精煤更有效益。而在河北南部,供重点合同电煤的几个矿全部亏损,其中有两个矿年亏损额分别在1亿元左右。这次重点合同煤不涨价,那么电煤生产矿井还要亏下去。只是企业的精煤效益输送给了电煤生产。

   重点合同电煤涨价,改变不了市场格局。今年的国内煤炭产量将达到32万吨,其中电煤销售量达到52%以上16.6亿吨,重点合同电煤7亿吨左右,也就是说市场上还有10亿吨的市场电煤,不受重点合同煤不涨价的限制。在重点电煤不涨价的同时,这部分煤炭仍然随行就市,按市场价涨跌。10亿吨煤炭近1/3的量在市场上是个不小的数目,它的价格对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煤炭市场的根本格局并不能根本改变。

   “分析电力亏损用市场价,谈合同就用重点合同价,这对煤炭是不公正的”。一位煤炭市场人士对笔者说到。很多人士包括政府部门或媒体,分析电煤市场经常用市场价格来评判市场,其实秦皇岛700万吨左右的库存,并不都是市场电煤,有至少1/3以上是重点合同煤。秦皇岛的价格偏高,2010年电煤价格就分文未涨,那就不能说供给电厂的都是高价煤。2009年煤炭市场下滑,电厂效益也不见好,今年价格上涨亏损全算到煤炭企业身上,那电厂还有赢利的时候吗?这说明亏损不全是重点电煤价格问题,至少有体制问题和内部管理问题。

   煤炭企业改变产品结构,品种转化将影响市场。贫瘦煤即可作为电煤使用,也可洗选加工后作为瘦精煤炼焦或高炉喷吹煤使用。但偏低的电煤价格使煤炭企业不得不转向效益较高的精煤系列。目前瘦精煤价格1400元/吨,喷吹煤价格最低的960元/吨,最高的达到1260元/吨,而电煤价格只有530元/吨甚至450元/吨,这么简单的帐,谁都会算,况且对煤炭的深加工符合产业政策,也是低碳经济的要求。煤炭企业的深加工受到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品种结构发生了改变。电煤特别是烧贫瘦煤的电厂用煤,几乎可以断定市场不会滑,市场价还有上升的空间。

   “一刀切”控制电煤价格,是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电煤市场化不能功亏一篑,电煤市场还要走下去,电力体制改革也不能停止不前。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