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行业新闻 » 中国煤炭要闻 » 正文

煤炭产能扩张引发中西部环境隐忧

日期:2011-02-23    来源:科技时报  作者:科技时报

国际煤炭网

2011
02/23
08:2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煤炭

    煤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社会对煤炭了解少而责难多。实际上,煤炭不仅有安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产量向中西部进一步扩张,在干旱缺水的地区集中大规模开采将会导致环境问题。

  有关预测到“十二五”末煤炭需求可能突破40亿吨/年。西部六省年产能可能达到30亿吨,占75%,煤炭储量占全国的65%,但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8.3%,生态十分脆弱。这些问题若不及时采取对策,将来的后果将无法估计。

  我国是产量占世界46 %的煤炭大国,为国家提供了70%的能源,支撑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理应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科研队伍去形成先进的开采理念和技术,理应建立最安全的生产环境和解决好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理应有最现代化的矿井和技术设备,理应有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最精干的管理人员。行业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但现实的回答并不是肯定的。

  近10年来,煤炭每年以近2亿吨(相当于一个产煤大国的产量)的增量发展,虽然部分也依靠了先进的适应国情的技术和创建了世界一流的煤矿。但相当部分并不是依靠科技进步,而是市场的刺激。在这期间机械化水平低、不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控制能力低(死亡人数占70%)的乡镇煤矿产量一度达到40%以上。而且一些历史老矿也在艰难的经济环境下提高产能。

  由于受赋存条件的影响,产能的实现是依靠大规模超能力生产,超越了对安全和环境的控制能力。煤炭行业形象不佳,受到了国内外社会巨大的责难,对行业造成了巨大的隐性社会成本。

  显然,为了适应如此大规模的区域性产能,行业要实现全面健康发展还需要在科技、管理和经济各方面作出巨大努力。

  科学产能改变煤炭工业形象

  煤炭产业具有强烈的负外部性,主要表现在:赋存的煤质与沉积条件密切相关而与科技投入无关,物流成本决定于区位,企业无法选择;煤炭是稀缺资源,但又由于易于取得而难以定价,导致无偿、廉价使用、过度开发;产出地为环境付出巨大代价;煤炭开采是高危行业,煤矿工人工作环境恶劣,行业社会地位低下,人才难以聚集。另外,煤炭企业大部分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冲动往往会不顾环境和安全开发资源。企业背负着沉重的劳动就业压力,机械化进展缓慢。

  煤炭产业的负外部性与科学发展观相悖,难以由市场解决。由市场经济形成的管理模式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煤炭企业和地方就可能利用行业的负外部性形成不完全成本,就可能将相当的内部成本转化为社会成本,导致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开采破坏环境;资源得不到珍惜;企业技术力量和装备不足;企业间不公平竞争和以农民工为劳动力的乡镇煤矿大量开发。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