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化工 » 煤化资讯 » 正文

陕西煤化工资源就地转化达50%以上

日期:2012-04-04    来源:生意社  作者:生意社

国际煤炭网

2012
04/04
08:5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陕西 煤化工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陕西煤炭转化率仍然较低。2010年原煤产量3.61亿吨,其中销往外省2.3亿吨,省内化工用煤仅1335万吨。

  “十二五”期间,陕西将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产业,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50%以上,现代煤化工在石化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到45%。

  据悉,针对陕北地区焦化和电石企业多而散、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现状,省内正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异军突起

  3月27日,咸阳市政府与陕西星王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大型煤化工项目正式签约。

  据悉,陕西星王集团将在咸阳建设总投资446亿元的大型煤化工项目,主要建设360万吨煤制甲醇、1000万吨煤焦化、100万吨煤焦油、140万吨烯烃等化工项目。

  据介绍,首期建设的68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投资118亿元,技术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二代技术,项目建设期两年。全部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60亿元,上缴税金40多亿元,解决就业3000多人。

  这一项目的签约是当下陕西正在快速发展的煤化工产业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陕西将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产业,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50%以上,现代煤化工在石化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到45%。

  “陕西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重点建设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基精细化工、煤制油五大产业链。”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目前撰写的一份名为《转变我省能源发展方式将陕西建成现代煤化工产业强省》的研究报告,为陕西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现代煤化工指明了方向。

  陕西省发改委产业协调处有关负责人透露说,围绕五大产业链,陕西正在或准备启动实施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兖矿榆林煤间接液化、延长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华电榆横煤制芳烃、陕煤化蒲城清洁能源煤制烯烃、大唐榆林煤电化一体化、中煤集团煤制烯烃、煤干馏多联产煤化一体化等八大项目,总投资3714亿元,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579亿元、实现利润515亿元。其中已有4个项目列入国家示范工程,1项被列为联合国(微博)示范工程。

  优势与机遇并存

  据了解,陕西发展现代煤化工具有资源、技术、政策等优势。陕西煤炭资源尤其丰富,全省保有储量1654亿吨,远景储量约3000亿吨,位居全国第三。正是基于丰富的煤油气盐资源,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陕西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十分丰富,而且质量优良,属特低硫、特低磷、特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环保煤,为陕西的煤化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条件。”陕西新野煤炭物资公司总经理李博告诉记者,煤化工产业已成为支撑该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科技方面,陕西是科技大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研究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众多,有极强煤化工研究开发力量。特别是近年来迅速壮大起来的一大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在石化工业中最具活力的科技力量,并且每年有大量资金投入科研开发,并取得一批成果,有的已实现产业化。

  随着渭河化肥厂引进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技术、西北化工(7.97,0.27,3.51%)研究院多元料浆造气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现代化煤化工产业在陕西显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势头,大型煤制甲醇装置已有多套投产、煤制烯烃、煤制油等一批现代化煤化工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发展现代煤化工是陕西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巡视员胡海峰告诉记者,作为矿产资源大省,陕西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在能源化工这个核心支柱产业中,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已成为承载产业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入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是利用西部资源(17.40,0.05,0.29%)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西部选点建成重要能源生产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之“关中—天水经济区”全面推进,全球能矿资源短缺及下游深加工产业需求持续上升,陕西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煤炭深加工再度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多省份拟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陕西省是矿产资源大省,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该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水资源与矿产资源逆势分布、矿产资源富集地生态环境脆弱以及能源化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等特点,又在很长时期内严重制约了能源化工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煤化工项目不仅投资巨大,还伴随着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高耗水性,过快发展必然会付出资源环境恶化的代价。

  以煤制油为例,煤制油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统计测算显示,一个年产300万吨的间接液化工厂,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3000万吨左右。水资源方面,煤制油装置生产1吨油品大致需要10吨水,尽管和其他煤化工项目相比耗水量较低,但由于我国煤产区大多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匮乏,煤制油项目水耗不容小觑。

  为改变这一局面,陕西省石油和化工企业走上了“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集约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道路。

  作为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的煤化工旗舰企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也正在加快整合省内煤炭资源、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针对陕北地区焦化和电石企业多、布局分散、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现状,我们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先后整合当地数家兰炭电石企业,建设大型煤、电、焦、油、化一体化项目。整个生产过程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闭路循环,实现了‘三废’零排放。”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华炜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祝作利此前表示,未来陕西将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实现能源的深度转化。

  由于煤炭也属于一次性能源,煤炭深度转化过程中必然伴随损耗和效率问题,而且我国煤炭储量也不是丰富到可以随意使用的地步。因此,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不能“一哄而上”和“遍地开花”,更不能“逢煤必化”。煤炭深度转化过程中还应该按既着眼当前,又考虑长远,能持续发展;既有煤炭资源基础,又有水资源保证,能支持发展;既不恶化环境,又不破坏生态,能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出发,坚持“适度、有序”的原则。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