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行业新闻 » 煤炭媒体聚焦 » 正文

“煤电一体化”破解煤炭市场困局

日期:2012-07-19    来源:山西智诚达能源咨询有限公司  作者:马俊华 高英杰

国际煤炭网

2012
07/19
11: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煤电一体化

   "煤电一体化"破解煤炭市场困局2012年,虽然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没有来临,但对于中国的煤炭生产企业而言,却是一个美好时代的终结。骤然之间,中国的煤炭从以往的供不应求变得过剩了,秦皇岛煤炭库存量屡创历史新高,下游电厂煤炭库存天数达到30天以上。

    进口煤炭也不甘寂寞,二季度连创出"2500万吨、2600万吨和2700万吨"的惊人记录,前半年的煤炭进口量达到1.4亿吨,同比增长67.67%,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煤炭市场的过剩。

    与煤炭库存增加相对应的是煤炭价格的直线下跌,自去年11月政府的煤炭限价令出台后,秦皇岛动力煤平仓价格就应声而降,至去年底降至805元/吨,与最高点相比较,下降了50元/吨。

    进入2012年,煤炭价格跌势依旧,但1-4月份还略为平缓;进入5月份后,伴随着电煤需求量进一步萎缩,加剧了煤炭价格的快速坠落。至7月11日,秦皇岛平仓价格跌至640元/吨以下,与年初价格相比较,动力煤价格下降了160元/吨(5500大卡)。与去年最高点相比,价格下跌约210元/吨!

    煤炭价格"过山车"般下降,促进了煤炭市场恐慌情绪发酵,一时间贸易商纷纷割肉抛售;各种悲观论调在网络及媒体上喧嚣,例如煤炭企业减薪裁员等等,对于市场下行推波助澜。此时,不禁想起总理的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市场寒潮袭来时,需要冷静思考,而非惊惶失措。作为煤炭行业专业咨询机构,智诚达能源愿意就上述市场乱象与困局进行深入探究,发现问题、思考对策,供参考。

    困局成因一:国内煤炭供需脱节、国内煤炭产量过剩"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煤炭下游需求旺盛,促进了煤炭生产的快速增长。进入"十二五"后,山西、内蒙古等主产地在建煤矿陆续投产,加大了国内煤炭的供应量。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直接遏制了火电、钢铁等下游需求增长,但是煤炭行业仍然凭借惯性增长,导致过剩加剧。

2006-2012年上半年中国火电量走势图

  

 

    2012年1-6月,中国火电量为185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速仅为1.43%;同期全国煤炭产量18.9亿吨,增速高达6.17%.山西省1-6月原煤产量4.64亿吨,同比增速12.87%,同期省内火电量为1192.3亿千瓦时,同比增速为11.85%;内蒙古1-6月原煤产量5.17亿吨,同比增速为14.8%,同期区内火电量为1298.1亿千瓦时,同比增速为7.31%.

    困局成因二:下游需求减弱导致用电量增幅放缓、水电增加遏制电煤需求电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增长趋缓,直接导致用电量增速下降。2012年1-6月,中国用电量为23755亿千瓦时,同比增速仅为5.5%,低于全国GDP增速。

    2012年1-6月,中国水力发电量为2957.7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27%.而1-4月的水电量的同比增长为-1.07%,5月水电量环比增长51.67%,6月水电量环比增长13.17%.火电用煤占中国煤炭总体消费量近一半,水电量增长减少火电量,进而减少电煤消费量。2012年5-6月,全国水电量增发约242.87亿千瓦时,同期共减少电煤消费量约1121万吨。

    困局成因三:进口煤炭袭击华南和华东煤炭、贸易纠纷丛生埋隐患煤炭的有效供应量=国内煤炭产量+煤炭净进口量,自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09年开始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11年以1.82亿吨进口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012年,中国的煤炭进口量呈"井喷"之势,对于华南和华东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直接遏制了国内"北煤南运".预计中国2012年煤炭进口量将达到2.4亿吨以上,同比增加33%. 2008年-2012年上半年中国煤炭与动力煤进口量

    在进口煤炭量节节攀高之际,7月中旬,中国最大的煤炭进口企业-潮州亚太能源暂停煤炭进口业务;此外,还有秦发、蓝粤、大优等主要煤炭进口企业也相继暂停煤炭进口。看似繁荣的进口煤市场,却因市场秩序混乱,贸易纠纷剧增而加剧了远期运作风险!

    除上述外部客观因素外,此次市场寒潮也凸显了煤炭企业内部战略决策和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不足,简单列举如下:内因一:煤炭企业以我为主、各自为战、惯性决策国内煤炭生产企业习惯延续多年煤炭供应偏紧时期的思维,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仍然是只关注于本企业的发展,忽略下游客户的经营困难,凭借企业历史发展的惯性决定新一年的销售,加速了煤炭产量增长。

    内因二:煤炭营销中重短期销售和收益、轻市场研究和风险控制单个煤炭企业的营销区域有限,因此往往关注自己的区域市场,对于宏观经济放缓增长而带来的煤炭总体需求影响认识不足,由于现金流和利润等指标压力,更多人力财务放在促进短期销售量和收益增长,对于中长期的市场研究和面临的外部风险重视不够,缺乏风险预警机制。

    目前的煤炭市场走势恰应了一句俗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短期内很难有灵丹妙药能扭转乾坤。但愿抛砖引玉,为市场改善尽绵薄之力。

    破解之策一:国内煤炭限产综上所述,煤炭产能过剩是根源,所以,必须在政府推动下,国内煤炭主产地和主要生产企业理性限产,利用三季度"去库存化",实现煤炭价格止跌趋稳。

    内蒙古和山西省的原煤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1.7%,并且,均有60%以上的煤炭外供其他省份。年初,两地政府都确定了非常低的产量增长目标,但如前分析,事实上前半年的煤炭产量增长远超计划,因此,必须在后半年予以控制。

    破解之策二:煤电一体化煤炭需求下降,源于煤、电企业各自为战,相互之间除了年度谈判的"顶牛"之外,虽然彼此难以分开,但也仅停留在"生意和业务"层次,价格敏感度极高,供需之间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而"煤电一家"也仅成为寒暄语。

    此处的煤电一体化,意在加强煤炭与以电力为代表的下游产业链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三个层次:"资产重组、战略联盟、系统研究".资产重组是最深入的煤电合作模式,继河南、陕西等省之后,山西省内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煤运集团重组山西国电等。此模式既减少了电厂的煤炭价格变化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更在当今市场为煤炭企业保证了市场份额。

    国内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神华集团在现有的"煤-路-港-电-化"产业链基础上,加大了对于华东等地火电企业的资产兼并。

    但是资产重组的规模毕竟有限,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煤炭企业还需要与其他重点电力企业建立紧密型的战略联盟,而非单纯的业务伙伴。依靠产品质量、优质服务和及时供应等举措,改善双方的供需关系。

    系统研究是指煤炭企业在研究市场时,首先要考虑电力等下游行业,以及目标客户所在区域的需求;其次,考虑替代能源对于火电等客户煤炭需求的影响;再次,国内其他供应商;第四:国外进口煤炭的冲击;最后,由宏观经济后期走势预判煤炭客户的产品未来需求价格变化趋势。

    破解之策三:政府适当控制劣质煤炭进口,保护国内煤炭生产企业按照"自由贸易"原则,政府不应干预正常的国际贸易,而且,中国也有鼓励进口煤炭来保护国内优质的煤炭资源的政策。但需要注意的是,2011年,中国进口低变质程度的褐煤4684.67万吨,占当年动力煤进口总量的34%.2012年,中国政府取消了褐煤进口3%的关税,更加刺激了褐煤进口。1-5月,中国进口褐煤4099.56万吨,占同期动力煤进口总量的44.74%,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褐煤由于挥发份、灰份和水份均远远高于其他烟煤,所以价格也低廉。

    笔者在今年4月份的国际煤炭大会发言时曾担忧进口煤炭市场存在"投机性强、劣币驱逐良市"等弊端,不幸言中。但如果不加以控制,一则影响沿海电厂的节能减排;二则冲击国内煤炭市场,劣帛驱逐良币;三则促进别国需求增长,遏制国内煤炭生产企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需求增长。

    如同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中国煤炭行业在高速发展后应有个增速放缓和自我调整时期,并且此后会经历较长时期产能相对过剩,但现在的关键是实现"软着陆".对此,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支持和引导政策,煤炭企业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电力企业则要在市场有利时保持冷静,加强与煤企合作。

    当今的煤炭市场持续低迷,政府与煤炭供需方均无赢家。欲破解此困局,纸上谈兵没有意义,需要的是各方更多的努力;需要的是各方协调行动、通力合作,才会最终迎来"多赢"局面。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