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港开埠于1898年,已有百年历史;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对秦皇岛港实行代管;1953年,由交通部统一领导和正式接管;1984年,其他中央直属管理的港口如上海、广州、天津等港口先后下放地方,秦皇岛港成为唯一中央直属管理的港口;2002年3月,秦皇岛港下放秦皇岛市;2009年,在秦皇岛港基础上成立河北港口集团,归属河北省国资委领导。
秦皇岛港位于我国环渤海西岸,京、津、唐经济区的东侧;它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理位置优越。秦皇岛港位于我国西煤东调第一通道—大秦铁路(股吧)的终端,大秦线西起大同湖东,东至秦皇岛柳村南站,大秦线不经地方铁路,直达港口翻车机房,煤炭由这里下水非常便捷、经济、快速。2011年,大秦线煤炭运量突破4.4亿吨,其中运量的一半以上发往秦皇岛港,秦皇岛港起着煤运“半壁江山”的作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中转港口。2001年,该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经过几年努力,于2006年吞吐量突破了2亿吨,2007年煤炭吞吐量突破2亿吨,2011年煤炭吞吐量突破2.5亿吨,占北方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
在煤炭运输中,秦皇岛港具有不可替代的显著优势:秦皇岛港不冻、不淤,水深、浪小,是一个天然良港,受寒潮天气影响小;秦皇岛港地理位置优越,,港口背后的燕山山脉,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使港口免除冰冻、回淤和风浪的困扰;秦皇岛港水域环境好,靠泊条件优于黄骅港、天津港(股吧),仅次于曹妃甸港;秦皇岛港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海上承运人而言,全天候的通航和作业条件,加之港口作业的高效率,提高了船舶营运的经济性。秦皇岛港还具有无可比拟的煤炭集港优势,大秦线终端在秦皇岛柳南站,对应秦港六、七、九主力煤炭公司,2万吨级重载单元列车往复运行。秦皇岛港柳南站距大同湖东站运距近,距离只有653公里,近于曹妃甸港和国投京唐港以及天津港(股吧),由此产生了煤炭价格上的优势。
作为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港口,秦皇岛港顺应我国交通能源发展战略要求,承担起了促进沿海与内陆经济稳定发展的历史重任。在一次次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电煤抢运任务中,秦皇岛港作为国家能源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煤炭下水港和节点,一方面在我国能源运输体系中力撑半壁江山,为南方诸省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能源支持,促进了国家经济运行的安全平稳;另一方面,拉动了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山西等煤炭主产区的经济,为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了贡献。同时,作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的龙头,秦皇岛港也在促进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创造利润和为社会做贡献方面。先不说秦港每年上缴市里的大量的排污费,更重要的是,很多与煤炭有关的矿、路、电、经销商、船方等人士聚集在秦皇岛,在秦皇岛市一些大酒店、大饭店、写字楼等场所进行洽谈煤炭买卖生意、联系业务,甚至在这里买房、租房,长期驻扎在秦皇岛市。据统计,在秦皇岛市大大小小的煤炭经销企业就达400多家,大型电厂和煤矿驻秦办事处有几十家,这些单位和个人给秦皇岛市餐饮、旅游、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娱乐场的正常运营提供了强力支撑和保障,带来了丰厚的客源和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