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牵头发起的煤的新型高效气化与规模利用协同创新中心9月3日上午签约成立。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华炜,西安交大党委书记王建华、校长郑南宁共同为创新中心揭牌。陕西省发改委、西安交大相关领导及陶文铨院士等参加签约仪式。
煤的新型高效气化与规模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陕西鼓风机集团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七个成员单位将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创新、共同发展、解决国家急需、争创世界一流”为原则,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等协同创新形成的集聚效应,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以煤的高效、清洁、规模利用为宗旨,汇集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开展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积极开展工业化示范,引领世界能源生产与能源装备行业的革命性进步。
刘红代表国家能源局对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她说,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但在煤炭的大规模应用方面,还存在煤炭大量消耗、利用效率相对低、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等问题。她表示,煤炭产业的下一步发展主要靠自主创新,推进先进技术的产业化,推动传统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煤炭利用方式变革,探索出符合国情的高效率、低排放、长产业链、高附加值的煤炭加工转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做好战略技术储备,掌握应对国际能源形势变化的主动权和控制力。中心以原创性很强的煤的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及发电新理论新技术为核心开展研发和规模推广应用工作,十分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能源局将为该中心提供持续的支持,并密切关注这项工作的进展。她建议将中心建设成开放式平台,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有效力量共同参与。
王建华表示,西安交通大学作为创新中心主要的发起单位,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从资源投入上、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积极推动中心的健康发展。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是社会化工程,需要所有的协同创新单位,包括将来更多的单位一起加入推动,要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将创新进行到底。
郑南宁说,创新中心的成立旨在联合煤的新型高效气化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创新资源,建立一个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的搭建,为西安交通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启新局面,同时也为我国煤化工业发展带来新天地。
西安交大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烈锦就中心组建具体事宜做详细报告。近15年来,西安交大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在探索研究以煤的超临界水气化为核心的新型高效无污染煤气化制氢耦合发电技术,该技术具有整个过程高效清洁、无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突出优点,相关科学与技术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在宁夏建成处理量为1t/h煤浆液的超临界水气化中试装置,初步验证了该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展示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