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政策 » 中国煤炭政策 » 正文

电煤市场:煤电联动需彻底告别价格干预

日期:2012-12-25    来源:搜狐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煤炭网

2012
12/25
16:2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煤价格 煤炭市场

    国际能源网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价格干预,作用最终都不过是在“捣糨糊”,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煤炭企业终于可以摆脱价格“天花板”,告别以往最高限价的历史。近日,发改委下发通知,“明年1月1日起,解除对发电用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价格将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这意味着,一度边缘化的煤电联动机制有望重启,价格干预若能因市场化方向而退出,不断恶化的煤电矛盾也会就此大幅改善。

    选择在此时解除对电煤价格的临时干预,很明显是因为当下的煤炭价格,本身正处于谷底,价格上限的管制政策本身已经名存实亡。2011年11月底发布的《关于加强发电用煤价格调控的通知》亦完全没有了实际作用。所以应该说,发改委此举不过是“顺手”让煤电价格并轨往前走了一小步。

    实际上,对电煤价格的“限价”,本身就不符合市场规律。自2004年煤电联动机制酝酿伊始,“市场煤”就一直是主旋律,煤炭价格也因此迎来了黄金年代,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无人问津的煤炭股,在2008年之前几年更是红红火火。

    只不过,碍于急速上涨的煤价,而“计划电”依旧,国家对电价的管控,使得煤电联动机制的正常运行受到破坏,煤电矛盾空前。

    应该说,正是价格干预让煤电矛盾继续恶化煤炭企业、发电公司,外加一个利益纠葛极为复杂的电力体制,更是让中国煤、电价格之争,越来越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而价格干预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保障民众利益,遏制了通胀水平的上升,但结果是,在过去煤价上涨之时,煤企不愿签“合同煤”,几大发电集团屡屡抱怨“巨亏”,厂网矛盾不断,居民与用电企业多次遭遇“限电”。巨大的政策执行成本,让电价随时会出现报复性反弹风险。

    这一切,都预示着“治标不治本”的临时价格干预,作用最终都不过是在“捣糨糊”,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价格管制只不过是不断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效力。尤其是中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多数领域都有“半吊子”特征,这时候的价格管制就尤其糟糕。

    如今,对电煤的价格临时干预取消了,“计划电”就更加难以跟上“市场煤”的步伐。而今后,一旦煤炭市场重新走向上涨周期,如果电力价格机制依然不能够理顺,只希望有关部门别再重启管制,就让市场规律发挥一次作用。

    短期来看,最重要的当然是将煤电价格实时联动机制继续落实下去,这是平衡煤电双方利益的基础。不管怎么说,为了煤炭、电力体制的改革能够得以成功,告别价格干预、以市场化为导向是绝不可放弃的基本原则。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