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行业新闻 » 煤炭媒体聚焦 » 正文

天然气将成中长期煤炭需求增长最大挑战

日期:2013-12-25    来源:欧浦钢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煤炭网

2013
12/25
14:5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煤炭 需求

  国际煤炭网讯:“从中长期看,天然气与煤炭之间的竞争将是全球煤炭需求增长的最大影响因素。”在2014年中国煤炭市场高峰论坛上,来自国际咨询机构IHS剑桥能源咨询公司的主任研究员刘晓旻抛出了这样的结论。他认为,美国页岩气革命导致其天然气使用成本大幅下降,电厂“煤改气”使煤炭业受到严重冲击。

  这一观点其实已经在业内达成共识。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重要参照物的天然气,其涨价对页岩气等非常规气体开采无疑是一种助推力。居民用气也会跟随涨价,各企业已经看准了以气代煤的趋势,提前介入的企业有望分享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政策红利。”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一次天然气行业会议上也表示,尽管存在着天然气价格和资源供应紧张问题,在中国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还是应大力推广天然气发电,尽量减少燃煤发电,以降低污染物排放。

  来自IHS的研究证明,全球液化天然气的贸易走向与煤炭贸易的走向高度重合,主要进口国在亚洲和欧洲,其中亚洲主要是日本、韩国及中国。美国在2012年成为全球天然气可采储量最大的国家(俄罗斯退居第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页岩气的成功开发。

  “美国已经对欧洲国家大量出口煤炭,并且考虑向中国大规模出口。”刘晓旻认为,这将冲击中国和欧洲各国的煤炭市场。“美国现在还不想放开天然气出口,为的是首先保证其国内能源使用成本的低廉,但是未来可能会放开这个市场,出口一部分天然气,这会使全球天然气价格下降,对全球煤炭市场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冲击。”

  统计显示,2005年,北美天然气价格非常高,当时美国在沿海建了很多天然气接收站,用于进口天然气。但是随着页岩气的开发,美国的天然气使用成本大幅下降,现在美国的气价相当于我国气价的三分之一。尽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美国天然气价格会上涨,但是刘晓旻认为,“长期会处于相对低位”。

  因此,除了成本,政策也是影响天然气与煤炭竞争关系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美国,低价的页岩气已经让许多电厂将燃煤机组改为燃气机组,剩下的一小部分燃煤电厂会在更加苛刻的环保政策下逐步退出市场。刘晓旻认为,未来我国天然气的供应也会随技术的进步和政策支持而大幅增加,“这对中国的煤炭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我国,天然气发电的成本非常高,天然气的使用主要是受政策的驱动。政府认为天然气发电是更环保的发电方式。

  政策驱动下最大的问题是供应短缺。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还处于短缺的状态,政府在很多地区鼓励“煤改气”项目,但是因为拿不到稳定的气源,很多项目都无法进行下去。“我们现在听到,一些‘煤改气’的项目变成了‘气改煤’。”刘晓旻因此认为,政策驱动下的天然气发电在中国的发展会比较缓慢。

  就我国而言,常规天然气资源比较短缺,而页岩气、煤层气和可燃冰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储量较为丰富。

  国土资源部12月17日宣布,我国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次发现的可燃冰控制储量折算成天然气为1000亿立方米至1500亿立方米,相当于特大型常规天然气田的规模,在国际上都属罕见。

  根据国土资源部2012年的初步评价,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

  天然气专家表示,通过15年的调查和预测,南海地区预计有680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青海地区发现了350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中国能源网信息官韩晓平表示,考虑到青藏高原仍有未探明储量的资源,这一地区的可燃冰储量将会更大。

  IHS监测到的情况是,亚洲、非洲、欧洲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开发天然气,每年都有新增的产量。因此,该机构也给出了大胆的预测,2017年全球天然气供应会达到相对充足的水平。“未来,尤其是2017年左右,随着国际天然气供应的宽松、价格的下降,天然气对煤炭市场将形成非常大的挑战。”刘晓旻称。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水力、太阳能、风力都不足以支撑稳定发电,作为基本负载发电的能源只有煤炭、天然气和核能。虽然我国并不排斥核能发电,但是很多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欧洲国家,正走向“去核”的道路,核电发展正受到限制。可以预见,未来气电和煤电的竞争将最为激烈。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