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上下对煤炭发展都高度重视,因时施策、因地制宜,卓有成效。特别是近年来的先后三次大规模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彻底改变了全省煤矿多、小、散、低的格局,矿井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有水快流”时最多上万座压减到1077座,30万吨以下矿井全部淘汰,平均单井规模提升到120万吨以上,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全省形成了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11个1000万吨级的特大型、大型煤炭集团。
2012年,建设现代化矿井被提上日程。2013年,全省首批建成了54座现代化矿井,183座煤矿推广采用一次采全高工艺特别是大采高综采工艺,形成了矿井掘进、采煤、运输、提升生产系统连续作业模式。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矿区绿色化、园林化、生态化,管理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这些现代化、集约化的特质,一步步地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蓝图变现实,全省煤矿的“新名片”越擦越亮。
集约高效生产,大幅提高了全省煤矿的安全保障水平。2011年到2013年,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连续3年降到0.1以下,去年达到0.077,今年1至11月达到0.037,走在了全国前列。山西煤炭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肯定全省煤炭产业集约高效发展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煤炭产业外延增长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黄金十年”过后,诸多问题渐次显现。如,高投资与高回报模式难以再现,如何确立企业新的经营理念和盈利模式;传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再,如何确立新的“低成本”优势再造和提升产品竞争力;企业规模大了、煤炭产量增加了,如何解决收入与利润下降等问题。这是我省煤炭领域发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是煤炭经济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从表象上看,造成煤炭经济下滑的原因是需求增长不旺、产能集中释放、成本上升较快、内外竞争加剧、煤炭价格下降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实质上看,这是煤炭行业多年形成的传统粗放发展方式结出的苦果。市场倒逼再次警醒山西煤炭:转型发展、优胜劣汰、产业升级,走王儒林书记指出的集约高效之路已成山西煤炭的不二选择!产业集中度高、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高保障是山西煤炭必须迈向的现代化之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山西煤炭实现集约高效发展要分 “三步走”。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力度,全力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建设,突出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三大资源品牌优势,组建世界一流、国内引领的特大型煤炭集团公司。二是要在30万吨以下矿井全部关闭淘汰的基础上,对全省资源接近枯竭的矿井和90万吨以下机械化水平不高的矿井进行摸底,建立有序、自然、正常的矿井退出机制。三是要不断提升矿井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推行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综采化开采,同时坚持“变招工为招生”原则,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技能培训,为现代化矿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煤炭企业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和实现产业集中高效生产,是当今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现阶段,已完成转型“变身”的发达国家煤炭企业,藉此跻身现代煤炭产业行列。坐拥资源丰富、开采成本低、产品价值高等诸多优势的山西煤炭,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更没有理由坐失良机,惟有奋起直追、加力前行,才能在困难中攀高、在逆境中上扬,早日实现后发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