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组建的北京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达2000亿元,在全国能源类企业中规模排名第11位,位居地方能源类企业之首。
煤炭行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而电力行业却迎来上升态势。受此影响,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合并重组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煤吃电”,现在却倒了过来。
12月29日晚间,京能电力、昊华能源、京能置业三家公司同时发布公告,北京市国资委[微博]决定对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京能集团)和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京煤集团)实施合并重组。京煤集团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给京能集团,京能集团更名为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能源集团)。
北京能源集团将形成“煤电热一体化”的能源主产业链,业务将涵盖传统电力能源、新能源电力、首都热力供应、煤炭资源开发等板块,资产规模达2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近600亿元,年利润近60亿元,在全国能源类企业中规模排名第11位,位居地方能源类企业之首。
12月28日上午,在北京能源集团的揭牌仪式上,北京市国资委[微博]主任、党委副书记林抚生表示,重组可以实现双方产业链条融合互补,有利于打造大型市属能源集团,提高行业竞争力;有利于发挥煤电的联动性,提升北京能源保障力度;也有利于双方企业利用上市公司整合资源。
京能集团是北京市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旗下有京能电力和京能置业两家A股上市公司,位列北京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前三名;京煤集团则是2001年由原北京矿务局和原北京市煤炭总公司合并重组的国有独资企业,以煤炭挖掘为主业,是上市公司昊华能源的控股股东。
不过,多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并不看好这一重组,普遍认为煤炭行业已今非昔比,其颓势会拖累新公司。“现在的煤炭就是一个包袱,谁跟它沾上关系都会被拖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尽管并购重组题材会给两大集团控股的三家上市公司带来一波股价上涨,但从长期来看,北京能源集团的经营实力并不会有明显改善。
由于国内近两年产能持续释放,下游需求减弱,煤炭价格大幅下跌。2011年11月起煤炭价格出现下滑态势,2012年下半年更是急转直下,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正式宣告结束。
煤电一体化趋势在近几年愈发明显,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成为煤炭、发电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策略之一。在发电企业深受煤炭高价之苦时,开始酝酿向产业链上游进军,而煤炭企业在价格大跌后,亦开始考虑向下游延伸以化解过剩产能。
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山西、山东、河南等多个地方政府,在2013年煤炭行业跌入低谷时,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煤电互保、鼓励当地发电企业使用本省煤炭。2013年8月,山西省内七家煤炭大集团与五大发电公司及部分地方电力企业,以经济合同的形式签订了电煤供应中长期协议。
分析师预测,2015年煤炭销售平均价格或将低于2014年的平均价格,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压力和盈利能力要面临着巨大考验。2014年前三季度,煤炭上市公司净利下跌程度颇为惨烈,平均同比下降了65%。
林伯强告诉记者,“煤炭行业(发展)已经到顶,产能过剩,很难再有发展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力行业比以前更被看好。申银万国[微博]分析师刘晓宁认为,电力板块估值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12月27日,电力板块2014年PE估值12.6倍,PB估值2.0倍,均处于市场中下游水平,仍属于低估值蓝筹。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获得国务院原则性通过,发电企业也将受益于发、售电两端市场化进程。申银万国报告指出,目前A股电力上市公司发电资产容量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29%,整体属于较优质资产,随着发电端和售电端市场放开,将会是参与电网利润再分配的重要主体。
而国内煤炭的库存量始终处于高位。报告显示,近四年时间内,煤炭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全国总生产能力有55亿吨,其中正常生产、改扩建新增、新建已开工项目,合计48.8亿吨,当前包括进口煤在内的国内消费量约40亿吨,要消化这些过剩的8.8亿吨生产能力仍然需要漫长的时间。
12月30日,京能电力收于6.19元,下跌4.18%;京能置业收于6.47元,上涨1.57%;昊华能源收于8.48元,下跌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