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包括直接液化(DCTL)、间接液化(ICTL)和甲醇制汽油(MTG)。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投入运行神华、伊泰、潞安、晋煤和云南先锋五大示范项目,实现煤制油产能163万吨/年。煤制油新技术研发也取得进展,2015年1月,延长石油45万吨/年煤油共炼实验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并产出合格产品。
煤制油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竞争力既已得到证实,商业化项目建设势在必行。山西潞安180万吨/年间接液化煤制油和兖矿陕西未来能源100万吨/年间接液化煤制油分别处于积极建设和试车阶段,预计将于2015年先后投入运行。亚化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中国共有9个煤制油商业化或示范装置处于建设或积极推进前期工作阶段。全部15个项目投入运行后,中国预计将于2018年实现1878万吨/年的煤制油总产能。
煤制油盈利能力受煤价、油价、经济规模和成品油消费税影响巨大。2014年,伊泰16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营业收入约11亿元,利润1.7亿元。各类产品总产量18万吨,生产负荷在110%以上。对于伊泰建设中的百万吨级煤制油商业化装置,成本还有大幅下降的空间。
在亚化咨询早期的成本模型中,即使国际油价低于50美元/桶,煤制油也将实现可观的利润,但近期成品油消费税的调整给煤制油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2014年底到2015年初连续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汽油消费税从1元/升调整到到1.52元/升、柴油消费税从0.8元/升调整到1.2元/升,因此目前中国汽油和柴油的消费税已经分别提升至2100元/吨和1410元/吨。
亚化咨询认为,考虑到煤制油产业的特殊性,应当对煤制油企业实行差别化消费税政策。煤制油企业将低价值的煤炭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成品油,增值税额本来就已经较高。进入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煤炭需求量减少,煤炭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面临转型的挑战。同时,煤制油对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实行差别化消费税政策,既有利于煤炭企业转型,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也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