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国资委8月初召集中远和中海两家集团高管开会,要求启动两家航运央企重组工作,由两家集团最高管理层共同组建“改革领导小组”,着手起草两家集团重组改革方案。该消息顿时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资本市场反应最为迅速且强烈,一时间机构、主力资金追捧概念股。但是,采访中发现,消息牵涉的两家集团高管和从业人员对此却显得出言谨慎,甚至是有一些忧心忡忡。
实际上,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合并重组声音不只现在有,而是已经传了近十年。当时中国航运央企有5家,最后中外运集团与长航集团率先重组合并。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在近来更是被业界定论为是失败的重组。
两家集团的主要业务板块是有竞争关系的,而另有一些板块则是可以互补的。同质的板块存在消除竞争的需求,而非同质的板块有天然互补互利的关系,看来“合在一个锅里吃饭”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简化,如果产业有这么简单,现在多元化的市场形态就不会形成并存在了。从本质上来说,多元化是市场这个“东西”的自然状态,也是它保持“健康”的生态,否则市场的发育不完整,运行中弊病会更多。
中国航运市场始终存在“市场集中度不够”和“市场寡头垄断”二元化倾向同时存在的倾向。一方面,小型企业发育不够,生存环境差,数量众多却不构成多元之“元”;另一方面,在众多微小企业的簇拥下,超大型企业几枝独秀,垄断了市场、资金、政策等各方面资源。那么,现在市场管理者想要改变中国航运市场疲弱、航运企业孱弱的现状,显然从小型企业入手比从大型企业入手更为紧迫。因为,几支花即便能并成一棵树,那也成不了林,而脱离树林的独棵树在自然界存活下来的机会会更少——它少了竞争,却多了承受自然力直接打击的机会;它多了独占的资源,却缺少了遇到冲击时迂回的路径……
当人们要决定一家企业与另一家企业合并或拆分的时候,不妨先问自己:冲动来自哪里?来自于管理者的市场判断?来自于资本的增值本能?然后再问自己:谁能够真正代表资本的本能?谁能够把握市场的脉搏?回答了这些问题后,接下来就是路径层面的事了。
若中远与中海两家集团合并后资产总额将超过5300亿元,过半资产在海外。两家集团的业务分别涉及航运主业、物流码头、修造船工业以及其他的金融资产。两家集团控制的境内外上市企业多达8家,整合显然很复杂,已经超出行政指令可以控制的领域了。有市场人士认为,两家集团业务板块合作非常必要,解决方式很多,并且已经在实践中了,没必要非走集团合并重组的路不可。毕竟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结果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