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行业新闻 » 煤炭媒体聚焦 » 正文

总理下井 煤炭业如何度过寒冬

日期:2016-01-11    来源:无界新闻

国际煤炭网

2016
01/11
08:4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龙煤集团 山西焦煤集团 煤炭行业

一位黑龙江龙煤集团职工给记者发来微信:“克强总理下井了,希望有利好消息。”

这位职工的生活状况并不好,每个月只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并已拖欠数月。如是收入,让年轻的他只能频频向家中老人求援。

2012年开始,这家东北最大煤企连续亏损四年,亏损总额在100亿元以上。为求生,龙煤集团提出在两到三年内转岗分流6万职工,第一批22500万职工的转岗分流正在推进。

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深入矿井7000米考察,次日中国政府网带来“利好消息”——

“克强总理来到山西焦煤集团官地矿,井下乘车6公里、步行1公里才来到垂直深度300多米的综采工作面。

“克强总理说,煤炭行业是山西的支柱产业,为我国工业体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广大煤矿工人付出了艰辛努力。当前煤炭行业处于历史上少有的困难时期。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多、历史包袱重,要根据市场需要,主动压产减量,严控新增产能,同时通过创新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富余职工转岗就业,政府也要多措并举创造环境。

“克强总理要求随行的有关部门尽快拿出规范煤炭市场、降低企业成本的举措,共同努力让煤炭行业闯过严冬、打开新局。”

凛冬已久。人们相信,更多针对煤炭行业的救济举措也将不日将至。在此之前,我们也想对这场严冬的症结略作探究。

全行业产能过剩、煤炭价格腰斩、全球经济下行、企业历史包袱重等等,都是煤炭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

这些又不是全部。

以山西焦煤集团为例,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正是2009年山西省政府推进煤改时的整合主体之一。那场煤改虽然诞生了山西焦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同煤集团等大型国企,却也出现了500亿元浙江民营资本败走山西、损失超过150亿元的悲凉故事。

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在评价山西煤改时表示:“在煤炭过去的黄金十年,山西省煤炭长期供不应求,这使得山西省企业的发展无需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客观上对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产生‘挤出效应’。前几年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导致山西省大量民间资本流出。同时大部分国企成本控制能力较差,山西省属重点煤炭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达79.28%(截止2014年12月数据)。”

11年前,龙煤集团在2004年12月的组建,也是由黑龙江省政府将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国有重点煤矿优良资产实施战略性重组。大一统后的龙煤集团虽在煤炭黄金十年过上好日子,同时需对组建后遗留下的海量不良资产以及集团之外将近20万的职工包袱负责。

追根溯源,现今的危机在彼时埋下种子。

山西那些正在亏损的煤改主体,还有依靠政府输血的龙煤集团,都在说明一个道理:由地方政府打造的巨无霸,名义上是市场化改制,实质上却是计划经济,行政之手在有意无意间加之控制。

当然,板子不能打在一个人身上,但行政之手却要深刻反思这场煤炭行业严冬。如果再观察钢铁、光伏等其它正在苦捱的行业,行政之手同样难辞其咎。

“让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强力推进的简政放权,主要目的便是管住闲不住的政府,让政府当好市场“守夜人”角色,给资源要素自由配置搭好公正透明的舞台。

回归煤炭行业如何过冬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相关部门有望拿出相关举措。而行政之手对市场经济的敬畏,必须是注入其中的重要精神内核。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