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能源领域的最高监管单位,国家能源局已经意识到,煤炭需求的高速增长已一去不复返。2015年底,中国国家能源局努尔-白克力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发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从2016年起3年内暂停新建煤矿项目审批,2016年力争关闭落后煤矿1000处以上,合计产能6000万吨”。
回顾2013年的中国煤矿产业,当时许多国外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燃煤消费量将增长超过十亿吨,达到48亿吨。仅仅两年后,中国煤炭消费量的持续萎靡,已经将上述预测变成了垃圾箱里的废纸。
是什么导致了预测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偏差?
1、非化石能源的增长从2011年起,非化石能源的发电能力几乎承担起中国电力消费的新增需求。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因为电力消费量在同一时期内增加了20%。现在,非化石能源已经开始逐步把煤炭挤出市场,2014年、2015年的燃煤发电量均在下降。
2、经济模式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集中于债务推动的投资项目,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现在对钢铁和水泥等重工业产品的需求已经达到顶峰。
3、空气污染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所有政策的关键驱动力之一,燃煤是PM2.5的主要因素。
然而,尽管近两年煤炭的需求在下降,但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的投资在2015年仍高达近600亿美元。
煤炭产业仍在以极快的速度增加新的矿井:据媒体报道,2014年底,煤炭产能有48亿吨,另外有11亿吨产能在建;而据估计,2015年的煤炭消费量将继2014年后再次出现下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预测也指出,煤炭需求将在2016年进一步下降。
简单比较需求和正在投资巨大的煤炭开采资金,就能发现中国的煤炭产业存在巨大的产能过剩问题。从行业本身来说,“每年GDP都增长8%,所以我们这个产业也必定有10%的增长”这种想法似乎已经在煤炭产业根深蒂固。从政府投资来看,煤炭投资一直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而不是一种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的投资手段。
鉴于上述原因,国家能源局局长的消息到底能对已经过剩的煤炭投资起到多大作用,仍然有待观察,不过至少可能避免浪费数百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不过,白克力局长的消息却释放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信号。
如果2012年有个人告诉煤炭产业,2016年将会有三年暂停审批新煤矿的消息,大多数人都绝对不会相信。而在2016年,煤炭产业界并没有对这个消息感到十分意外,这种变化本身就已说明煤炭产业的现状。
作为中国能源领域的最高监管单位,国家能源局已经意识到,煤炭需求的高速增长已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