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版图上,浙江、福建、广东,毗邻相连,占据海岸线的一半左右。
这些地方有近海通商的便利和更开放的视野,发展经济得天独厚。只是有一样,这三个省都缺煤缺电。
2013年以来,情况出现了变化。三个省的电厂、煤企、港口都出现堆煤的现象。福建自产煤滞销,价格一路下滑;浙江、广东经销商开始亏损,有的不得不停业;澳大利亚、越南等国的进口煤压港,无人问津。“有个空地都用来堆煤了!”广州港有关负责人说,“如果秦皇岛煤炭紧张,我们可以运回去。”
煤够用,但日子难过,纠结仍在。“看不清方向。”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自产煤的困境
“现在市场压力太大了,进口煤、北方烟煤、省内其他区域的煤,分走了很多用户。”福建永安煤业公司搞销售的人对记者诉苦。
“比如在三明市,用煤的主要是电力、水泥、钢铁、化工企业。水泥企业中,漳平红狮、大田红狮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完全用北方烟煤替代本地无烟煤(两企业月用煤量约6万吨)。三钢公司也是从二季度开始,大量采购澳大利亚、俄罗斯喷吹无烟煤(原月需本地煤10万吨至13万吨,现仅需5万吨)。化工企业改用龙岩小煤矿的煤了。而福建华电永安发电厂早几年就基本以印尼煤为主了,印尼煤与本地煤配烧比例为4:1。日子要怎么过?”
目前,永安、大田区域小煤矿产量已有所减少,煤质较差的煤峒基本停工。
有效需求不足和进口煤的冲击,是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主因。
“钢材、水泥、化工都不景气,加上福建今年雨水充沛,水力发电高于正常年份水平,风力发电也处于高发状态,核电新投产100万千瓦,煤炭的竞争对手不少。”福建省煤炭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省外新投产的大型煤矿产能释放很快,运来的都是优质煤,而进口煤,前5个月,数量就增长了18%,售价比国内煤炭售价低20元/吨至30元/吨。”
“客户就算想用我们的煤,也会进外煤来压价。”一位国有煤矿的销售人员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福建能源集团今年上半年煤炭产量同比减少14.87万吨;煤炭销量同比减少5.75万吨。
“6月下旬起,各用煤企业要求进一步降价的呼声很高。进口煤、北方煤以及本地小煤矿煤低价冲击更严重。6月末煤炭库存同比增加1.23万吨。而平均售价同比下降69.11元/吨。”采访中,福建能源集团的很多人表示,用煤旺季这样惨淡,未来不知会怎样。
经销商的苦日子
最近一段时间,广东沿海多个港口的煤炭库存量,比两年前至少翻一番。
从事煤炭贸易十多年的老袁,是一家新加坡公司负责进口煤贸易的销售经理。他说:“去年10月后,煤炭生意就没有好过。按照往年形势,再差的年景,4月以后市场也会有回暖迹象,但今年完全没有。”
在他看来,煤炭贸易商们现在基本选择保守经营的方式,除非手握电厂合同,否则极少有人愿意进口煤炭,“这种低迷行情,不单是经济不好,还和产能过剩、银行信贷收紧有关,对煤炭贸易商冲击很大”。
浙江的情况也是一样。
据了解,纳入浙江省统计的1467家煤炭经营企业,今年上半年直接从省外调入的煤炭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35%。与此相对应,1月至6月,煤炭平均销售价格为646.39元/吨,比去年平均下跌近140元/吨。
“原有的煤炭经营企业销售渠道已经被打破。”有关人士分析,“以宁波港(8.160, 0.00,0.00%)为例,今年上半年进口煤的增幅高达187.2%。这些煤价格低,尤其是动力煤,各大电厂大量进口,和以往大不相同。此外,上游煤炭生产企业主动出击,通过长期战略合作寻求商机,也成功赢得了部分沿海消费市场。煤炭经营企业的作为空间一直在收窄。”
镇海煤炭商会近期对当地煤炭交易市场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4月份进场企业亏损面为50%,5月份为57.4%。自年初以来已有7家企业停业,占进场企业的10.2%。据统计,浙江省上半年歇业的煤炭经营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48%,占企业总数12%左右。
除了市场,政策也是困扰煤炭经营企业的一个因素。
浙江省经信委的李琴娜最近头痛的一件事是不知如何向企业解释,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经营许可证取消后,该怎么办。
“有个许可证9月份将到期的企业,要和外省一煤炭生产企业签订协议,但是对方一定要求其有许可证,而我们的许可证8月份以后就不办了,该企业打电话来问怎么解决。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电话。”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煤炭法》实施细则,保持取消“两证”后行业管理的平稳。
“当然,我们对煤炭企业的管理方式也要转变,希望在‘两证’取消后能增设备案登记制度,至少让我们不跟企业脱节,为企业提供方便。”李琴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