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煤矿生产60多年来,从来没有给职工放过长假,这次春节放了一个半月。” 全国人大代表、丰城矿务局坪湖煤矿洗煤厂副厂长胡淑萍介绍了企业的现状。
与其他在去年或更早以来多次放假或长期放假的煤企相比,丰城矿务局下属煤矿停产的时间确实不算长,放假对于职工来说也并不常见。但丰矿举步维艰的经营状况,确使该企业也面临着转岗分流、人员安置的问题。
2015年,丰城矿务局亏损5.9亿元,2016年预计亏损8至10亿元。而且经过60年的开采,丰城矿务局有的煤矿井下资源已经枯竭,在“去产能”中将关闭,另外,有两对合资矿井又因井下条件不达预期以及市场不景气,亏损严重,已停产留守。矿井关停后,矸石发电、燃气(瓦斯)输配、瓦斯发电及煤机制造修理等关联企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关停。
矿井关停后,人员转岗、安置问题就成为最重要、最复杂,也是企业职工们最关心的问题。
丰城矿务局现在在岗职工16253人,其中年龄男性50岁、女性45岁的职工有4587人;工龄男性30年、女性25年以上的职工有4375人;按照“去产能”工作要求,有的煤矿关停后,丰城矿务局产业优势也逐步丧失,加上转产型项目建设严重滞后,将有许多职工需要安置。
“煤矿普遍建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职工走出企业在周边就业较为困难,而且很多职工在井下工作二三十年,让他们出去再就业是很困难的。如果企业能够依靠现有的场地、资产,引进项目解决就业,为职工搭建新平台,无论对丰城矿务局还是转岗分流的职工,这都是最为理想的选择。”胡淑萍说。
与丰城矿务局一样,位于乌海市的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在职工安置上同样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于去年六月就开始停产放假的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号召职工“走出去”,因为走出去要比在本地找工作更容易。
“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平沟煤矿走出去的1500多名职工,承包煤矿上的项目,职工除了拿到企业的1500元生活费,还能在外出打工的项目上多收入四五千元,但这也只是少数人。” 全国人大代表、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平沟煤矿动力科业务主管伊永春说。
“神华乌海能源公司现有职工两万两千余人,大多数人还是不能‘走出去’。因为现在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在外承包的项目越来越少。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原计划承包神东的补连塔煤矿的一个项目五年,后来受市场不景气影响,承包项目的人员一年便回来了。”伊永春解释说。
针对煤企职工安置的问题,胡淑萍建议,应将富余人员安置纳入当地就业规划,优先安置煤炭企业富余人员,由当地失业保险机构对失业职工进行免费转岗培训,鼓励职工创新创业,对自主创业人员给予小额贷款和社会保险补贴;对于企业内部退养人员需要的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的一次性补偿金,以及拖欠的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财政予以补助。
“对于‘去产能’中关闭退出的国有煤炭企业职工应实行提前5年、特殊工种提前10年退休的政策。”胡淑萍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