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州市民林小姐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家里成堆的玻璃容器无处放,找到废品回收人员对方却拒绝回收玻璃制品。遇到类似烦恼的市民并不少,目前废旧玻璃瓶即便白送,废品回收人员都不要,只能当垃圾扔掉。
不看不知道,知道吓一跳。一方面,废旧玻璃制品危害之大、造成的后果之严重,令人心惊。据业内人士,随意丢弃废旧玻璃瓶主要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造成环境脏臭,有些玻璃瓶内的液体还会污染土壤。另一方面,玻璃制品的回收管理现状堪忧。有资料显示,我国城市每年废弃的玻璃制品超过700万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5%,而废玻璃回收率仅为13%,远低于50%的世界平均水平。
广大企业组织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寄希望于他们良心发现压缩玻璃制品产量,或自觉承担合理回收利用,显然不切实际。基于当下玻璃容器制品生产成本低、回收基本无利可图的现实窘境,一味把玻璃制品的回收交付市场,就如同重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水、空气等公共资源“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样,竭泽而渔、不及其余的片面求快发展模式,最终受害者只能是人们自己,而一旦待到“病入膏肓”,再回过头来收拾“烂摊子”,付出的成本将可能是倍增的。
鉴于这样的现实尴尬,当市场的自我调节已经无法管好业已存在的玻璃制品污染及资源浪费现象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环保部门)就应该摆出必要的姿态,拿出必要的担当。其一,牵头组织完善废旧玻璃回收的机制势在必行。其二,切中企业“七寸”,从税费征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玻璃回收专业公司主动作为,将玻璃瓶这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其三,通过与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加大相关专业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吸引社会各方面积极力量,共同参与、关注废旧玻璃制品的回收。
综上所述,管好玻璃制品意义重大、利国利民,如果这项工作注定不能由市场自发完成,那么,我们政府部门不妨及时出面、积极作为,让它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