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行业新闻 » 煤炭媒体聚焦 » 正文

潞安集团董事长李晋平亲授煤企转型经验

日期:2016-09-12    来源:中国能源报

国际煤炭网

2016
09/12
11: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潞安集团 煤企转型 煤制油

为加大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促进各金融机构与煤炭企业的深度沟通和了解,8月18日,山西省政府主办了“百名行长、经理进煤企”调研活动,潞安集团作为分会场迎来了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的100余名负责人。

调研活动中,多位银行、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过调研,看到了技术释放的创新活力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对潞安集团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增强了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同时也认识到即便在煤炭形势严峻,行业低迷的时期,像潞安这样的企业还是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而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潞安集团对此次“百名行长、经理进煤企”活动有什么样的期待?潞安集团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哪些成绩?潞安集团的成功转型将给煤企转型带来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潞安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晋平。

潞安集团是煤炭行业里的优势企业

记者:您怎么看待山西省牵头组织的“百名行长、经理进煤企”调研活动?

李晋平:“百名行长经理进煤企”活动是继北京路演之后,山西省力促煤企融资的又一重要举措,意在展示山西煤企发展真实情况,让投资人与煤企深入沟通,感受企业的开放与真诚。

潞安有技术和实力,有对资金的渴望,银行有资金,有投资的需求,调研活动对双方来讲是双赢互惠的。此次走进潞安集团的33家银行、金融机构的100多名负责人有一部分是省里邀请的,也有我们自己邀请的。

记者:对活动有什么样的期待?

李晋平:今年以来,由于煤炭市场形势持续低迷,部分银行出现惜贷、抽贷等现象,再加上个别煤炭企业债券违约事件的持续发酵,债券市场对煤炭企业的债券避而远之。但我们必须看到,煤炭消费量37亿吨,这么大的量,煤炭的能源主导地位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我一直讲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再差的行业也有好企业,潞安集团煤炭清洁利用走的是高端转化路线,将助推潞安成为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希望通过此次全方位展示潞安发展的新成就、新思路,可以让到潞安调研的银行投资人全面认识潞安发展的实力、了解潞安发展的前景,进一步树立与潞安合作的信心,为集团加快推进去产能、打赢转型脱困攻坚战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

同时,潞安集团愿意与各大银行、金融机构携手,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深化银企合作,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品牌企业”的战略愿景。潞安集团也将以一流的精神、做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的、丰厚的回报。

产业要走向高端,产品要趋向终端

记者:潞安提出打造煤制油2.0版本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李晋平: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呈“断崖式”下跌和低位盘整,原先“以油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为此,我们对标世界顶级煤液化生产合成燃料的南非萨索尔公司,提出了“以油为辅、以化为主”的产业战略转型目标,做出了“放大优势产业,退出劣势产业”的战略转型调整,实现与石油基产品错位发展。压缩传统稳定轻烃、液体石蜡、尿素比例,提升费托蜡产能,放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产量,继续开发高附加值产品,逐步加大高端化、精细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记者:“太行”润滑油实现了什么样的技术突破?

李晋平:目前,我国对高端润滑油的依赖度非常高。生产高端润滑油必须掺IV类PAO基础油,PAO(聚-α烯烃)是由乙烯经聚合反应制成α烯烃,再进一步经聚合及氢化而制成。现在市场上只有五家公司掌握这个技术,这五家公司又全部是外企,他们的技术还不转让,而我们的煤制油产品中就天然生成α烯烃,经过加氢聚合后就会产出IV类PAO基础油。

潞安集团是全球第一家以煤为原料生产III+基础油、IV类PAO基础油的企业,两年内将成为亚洲最大的III+基础油供应商,用III+基础油和PAO调和而成的“太行”润滑油是全合成润滑油,油的品质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这个润滑油的利润很可观。

不仅仅是润滑油,潞安集团也是除壳牌、萨索尔外世界第三、国内首家采用自主专利技术生产高熔点费托蜡的企业,“十三五”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端蜡供应商;在全国第一家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费托合成技术改造甲醇装置生产高端精细化学品,探索出高端技术带动传统煤化工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利用专有技术生产出优质异构烷烃溶剂油,打破了国际大公司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成功进入国内知名化妆品、气雾剂企业的采购名录。

记者:我们注意到目前国内煤基合成化学品的同质化竞争现象很严重,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李晋平:结合潞安集团的实践,我认为煤基合成精细化学品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坚持差异化、高端化、国际化,开发新材料、新燃料、新产品。突出差异化,培育石油基产品不可替代的优势;坚持高端化,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迈向国际化,走优势嫁接、开放共赢的发展之路。

以我们潞安为例,生产柴油一吨能卖到6000多元一吨,高端蜡和III+基础油可卖到10000多元一吨,而做润滑油可卖到30000多元一吨,越往高端盈利空间越高、科技含量越高,所以我经常讲产业要走向高端,产品要趋向终端,越往高端产业附加值越大,越往终端盈利空间越同时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和支撑。

煤企转型须有创新平台支持

记者:近几年,煤炭企业都在谈转型,但现在看来许多企业的转型并不成功,更有甚者,有些转型项目已成为企业发展沉重的包袱。能否结合潞安的实践,谈下您对煤企转型的看法?

李晋平:我认为,煤企转型应具有两个意识,一个是强烈的危机意识,一个是强烈的创新意识。危机意识,对煤炭企业来讲,不转型就是等死,转不好就是找死。创新意识,要转型必须有创新平台支持。

在转型选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有个现象,就是你上一个项目,只要挣钱,大家就会一哄而上,接下来就是该项目的产品过剩,参与项目的企业出现亏损。上项目,首先要看平台,什么平台?创新平台。只有有创新平台支撑,这个产品、产业才能够持续,才能够实现盈利,才具有竞争力。

以潞安集团为例,我们围绕精细化学品打造了六个创新平台,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合作的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平台,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的煤基多联产重点实验室平台,与中科合成油公司合作的高新技术平台,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联合共建先进润滑油材料联合实验室,与天津大学联合共建高密环保燃料油研发平台,与上海凯赛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共建生物化工与煤化工耦合发展平台,这六个平台持续支撑我们的产业,保证我们的产品高端化、高质化。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的许多企业,他们的科技平台一定和其产品、产业相匹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建立创新性的平台,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记者:潞安怎么会跨界进入牡丹油产业?

李晋平:山西省政府要求省属国有大型企业以产业转型为契机,开展对口扶贫。我们认为既要起到扶贫的作用,还要培养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就需要选择高端与优势项目。经过调研,我们选择了油用牡丹,因为油用牡丹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国家还有非常好的扶持政策,金融方面有非常好的低息农业贷款项目。

今后,潞安集团将按照“一个规划(百万亩油用牡丹生态一体化项目)、两个平台(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和优势嫁接的产品营销网络平台)、三个基地(全国最大的油用牡丹育苗基地、全国最大的油用牡丹企业种植基地和国家油用牡丹高附加值产品深加工基地)”的发展战略,推进油用牡丹为标志的生态健康产业。目前,潞安集团已经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油用牡丹标准化育苗企业。“十三五”末种植规模达到200万亩,产值220亿;“十四五”末达到500万亩,产值660亿,如果再加上深加工,将获得更大的收益。

应科学客观地看待去产能

记者:随着煤价回升,有人提出去产能政策应该有所松动了?

李晋平:我认为,我们应该科学客观的看待国家的去产能政策,通过去产能,供需关系扭转了,价格上去了。如果不是去产能,价格不是上去的问题,可能是继续下滑的问题,对煤炭行业而言将是灾难性的。去产能的政策要继续贯彻执行,276天形成氛围,然后再分类指导,先进产能可以多生产,落后产能少生产。通过形成氛围,再分类指导,这个做法很科学。

记者:276天是否对煤企的安全生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李晋平:我认为,这不是本质性的问题,它并不是说你执行276天就不安全了,关键是要提高管理水平,抓好安全集约高效生产。

记者:潞安集团的去产能工作进展如何?

李晋平: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是减法,必须减到位,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安排,未来3年,潞安集团将退出15座矿井,实现去产能1320万吨。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将坚决执行国家和山西省相关要求,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加法,我们依靠大矿、好矿、强矿,增加先进产能比例,比如,古城煤矿尽快释放产能。优势矿井的先进产能和效益产量,是我们应对危机的重要保障。

记者:减产、关矿后人去哪里?

李晋平:人员分流我们有几个渠道:一是向我们的优势矿井转移一批,二是向我们转型升级的产业调整一批,三是符合提前内退条件的,提前退养一批。此外,培训一批,培训好后再转岗。

记者:你怎么看煤炭价格未来的走势?

李晋平:我们觉得冬季是用煤高峰,电煤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随着国家去产能力度不断加大,到年底前煤价还能有进一步恢复性增长的空间。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