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型煤化工“龙头”之一的煤制乙二醇,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在于历经数年,煤制乙二醇示范装置开开停停始终没能顺利达产达标。
而在2016年9月2日,从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门获悉,今年以来,通过改造生产装置、优化工艺流程、改良催化剂等全面攻关,该公司乙二醇产品优等品率达到100%,现已广泛用于瓶片聚酯切片和长丝、短丝等行业。
据了解,华鲁恒升首套5万吨/年煤基合成气制乙二醇装置2010年5月开始建设,2012年4月产出合格品。但由于设计缺陷及一些关键技术制约,在项目投产后近三年的时间里,乙二醇产品产量低、质量差、成本高,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
针对上述问题,华鲁恒升经理层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在线优化,并组织技术人员对工艺流程、装置设备和偶联、加氢两大核心催化剂展开技术攻关,并取得突破。经过近一年的攻关调试,生产安全性和稳定性明显提高,2015年5月实现了日产量150吨以上,达到设计负荷。经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以及部分客户检验,优等品率95%以上。
之后,公司又持续对装置、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改造,重点做好预处理、树脂化、化学精馏三个工序的管控,有效提高了产品品质、产品纯度、醛含量、透光率等指标,目前实现优等品率100%,产品品质非常稳定,得到了高端化纤用户的认可,并与多家聚酯企业结成了定向合作关系。
华鲁恒升乙二醇车间主任崔海涛介绍,目前乙二醇的电耗和原料消耗相比原来下降了一半多,单位成本下降了36%。另外公司还依托“一头多线”柔性多联产生产平台,发挥化工装置之间的互补性,实现物料的充分利用和回收,驰放气中有效气体回收率达到99.8%,甲醇基本实现零消耗。
产能1026万吨待建,中国煤制乙二醇行业迎来井喷
2015-2016年,可以说是中国乙二醇行业发展的井喷时期,一系列新扩建项目陆续启动。
据行业粗略统计,2015年投产的煤制乙二醇项目大致有:永金化工(河南煤业)20万吨/年、鄂尔多斯新航能源30万吨/年、阳煤集团深州化学22万吨/年、新疆天业新增5万吨/年、通辽金煤化工新增7万吨/年、久泰能源10万吨/年以及华鲁恒升5万吨/年等共计约100万吨/年。
据悉,至2020年中国将总计建成41个煤制乙二醇项目,总产能1026万吨,煤制乙二醇将成为中国聚酯化纤行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然而作为新型煤化工“龙头”之一的煤制乙二醇,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在于历经数年,煤制乙二醇示范装置开开停停始终没能顺利达产达标。
虽然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增速颇快,但是由于煤制乙二醇装置前期成本投入过大,设备折旧费较高,而且工艺上存在着一定缺陷,导致生产连续稳定性较差,开工率较低,实际有效产量并不多。
随着我国乙二醇消费量的持续增加,煤制乙二醇工程也从千吨级、万吨级放大到10万吨级、20万吨级,而作为装置核心技术的催化剂却在不断扩大的产能目标中遭遇到技术难关。2009年12月,由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丹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金煤化工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的世界首创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并生产出合格的煤制乙二醇。
2011年3月,丹化科技对外宣布,称完成了对万吨级煤制乙二醇中试技术的放大和系统集成,形成了与催化剂性能相匹配的2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虽然丹化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剂的质量稳定性,但到目前为止,丹化科技在项目进展中所遇到的工艺、工程问题也一直处于调整、整改的阶段。这也是其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的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装置未能如期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全球首套煤制乙二醇工业化示范装置,通辽金煤20万吨项目去年产能仅达到50%。
另外困扰煤制乙二醇的主要技术瓶颈是杂质含量及产品紫外透光率等指标,这些指标还不能完全达到聚酯级的要求。由于质量不能达到聚酯标准,煤制乙二醇只能与石油制乙二醇低比例掺混使用。前期煤制乙二醇的销售市场只能是乙二醇下游市场10%的树脂、防冻液等低端市场。如果不能顺利进入聚酯市场,煤制乙二醇可以说完全没有市场前景,其与乙烯法相比所谓的成本优势也毫无意义。
而目前华鲁恒升在催化剂、产品品质、产品纯度、醛含量、透光率等指标上均有了明显的突破,或将极大的提高煤制乙二醇的利用率,由于产品质量不断优化,以及下游用户对煤制乙二醇应用理解的加深,煤制乙二醇将继续大规模应用于聚酯化纤行业,或将成为聚酯用乙二醇的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