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煤炭市场先后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市场下行低迷的“困境四年”和市场突变的2016年,这种大起大落的情势时时牵动人们的心绪,明年煤炭市场又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这是人们急切关心的问题。
笔者认为,综合各方面情况给予这样的预判,即2017年我国煤炭市场将呈现“温和波动”态势。
为何称为“温和波动”?
何为“温和波动”?其含义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则市场煤炭供需关系虽有紧有松的波动,但总体会处在可控的基本平衡状态;
二则市场煤炭价格虽有升有降的波动,但也是总体处于可预的区间升降状态。虽然还会受到进口煤、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等挤压的影响,但煤炭市场基本面应该是“温和波动”状态,不会像以往那样出现市场煤炭供需突发性时而趋紧、时而宽松和价格剧烈大幅波动的情况。
支撑预判的四大理由
之所以得出2017年煤炭市场是“温和波动”的预判,其支撑理由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市场周期规则使然。
经济发展是有周期起伏波动性规律的,市场也有高潮到低潮、低潮转高潮运行规则的。我国煤炭市场自2012年5月突发逆转,已先后渡过了2012至2013年的“危机爆发漫延期”和2014至2015年的“危机底谷煎熬期”,按其市场规则随后的2016至2017年也应进入“危机缓慢复苏期”,这是市场周期规则运行的必然。
但在2016年为什么会出现突然煤炭供应趋紧和煤炭价格迅速上涨的异常情况呢?这里面有多种因素交集发生了作用:
一是依据市场运行周期规则。进入2016年市场供需矛盾也将出现一定的缓解状况;
二是水电发电量下降。今年6月份之后,南方特别是水电集中区比往年降水量少了3-4成,水量不足,造成水电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8%;
三是风电少发。夏季少风造成风电发电不足;
四是电厂待价库存。煤电企业前段存在“越是低价越要等再低价而少库存”的惯性思维,导致电厂煤炭库存量下降;
五是期货交易添堵。港口装船煤炭期货一再等待提价交易开运,造成港口压煤;
六是铁路运力不足。前几年煤市不好铁路运输货源不足,铁运部门将许多运煤列车改为运白货列车,当煤市趋紧时铁路煤炭运输能力一时又难以调整过来。
此外,还有去产能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煤市的变化。
二、政策实施效应渐显。
国家强力推进供给侧改革、能源革命和煤炭去产能政策,随着这些战略部署的逐渐落地和政策的有效实施,一大批落后产能将被淘汰出局,一批隐瞒产量现象也被严格限制。
在煤炭企业层面尤是管理层也将比过去表现出“冷静了许多、自信了许多、理性了许多”的精神状态,大家对国家去产能政策的理解会更深了,政策执行的自觉性会更强了,上下认知的趋同将会形成较好的政策执行协同力,从而使国家去产能政策更好的得以实施,政策效应也将在市场供需关系平衡中逐渐显现出来。
三、供需调节工具运用。
在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及煤市供需关系失衡的新常态下,如何有效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互动调节作用?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在市场化过程不断探索的新命题。
今年国家发改委启用的“276个工作日”制是一个不错的“方子”,据测算,严格实施“276个工作日”制可比330个工作日生产量下降5.8亿吨左右,也就是说“276个工作日”储备了5.8亿吨的可随时调节的弹性产储量,一旦需要马上可以通过调节工作时间有计划的释放部分产能。
以此可以极大的抑制、调节和缓解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失衡的矛盾,保持市场理性化发展。实行“276个工作日”制价值意义重大,一是使政府找到了“有形之手”调节市场供需关系的政策工具;二是使煤炭企业有了合理组织产煤量的规则遵循,三是使煤炭需求方得到煤炭消费的稳定供应保障。
四、长协锁定基石创建。
强化煤炭供需大客户长协的约束力,中国90%以上煤炭消费为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个行业,尤其是火电消耗煤炭量约占50%以上,如果这四大行业拿出年需煤炭总量的60%与煤炭企业能够签定长期供应协议,并严格执行其协议,这样既可以锁定供需双方市场的风险,避免出现供应大起大落、价格大涨大降,也可基本维持市场供需平衡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讲,煤炭供需大户签订长协是稳定市场的“基石”。
欣喜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国资委已以发改运行[2016]2502号文件,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这个《意见》得以严格执行将会极大维护煤炭市场供需关系长期基本稳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