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洲和美国煤炭消耗量不断下降,中国在世界煤炭行业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国际能源署在2016年中期煤炭市场报告中表示,继十几年来每年4%的增速之后,全球煤炭需求开始下滑,2016年煤炭需求量尚不及2013年。
2015年,由于美国和中国消费量下降,而其他地区消费量无法弥补,导致全球煤炭消费量首次出现下滑。
在中国,电力、钢铁和水泥等主要煤炭消费行业的煤炭用量均出现下降。国内推行的能源多元化政策,促使水利、核能、风能、太阳能和天然气占比增加,而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仅增长0.5%。
在美国,受到天然气低价影响,加之水银暨有毒气体排放标准(Mercury Air Toxics Standards)的出台使大量燃煤电厂遭淘汰。今年以来,美国煤炭用量下降15%,达到有史以来最大跌幅。
随着欧洲和美国煤炭用量减少,煤炭需求开始向东亚地区加速转移。煤炭是电力短缺地区增加发电量的优先选择。尽管印度、越南和印尼的煤炭需求不断增加,但近年来,中国仍旧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传统上而言,由于煤炭运输方便以及储量分布广泛,煤炭生产和贸易受地缘政治问题的影响最小。不过,随着煤炭消费的重心向亚洲转移,国际能源署预计,与煤炭相关的生产、需求、贸易、技术以及金融等领域或将从欧洲和美国消失,而逐渐向亚洲地区集中。国际能源署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使煤炭的使用备受争议,而二氧化碳减排谈判也逐渐复杂化。
尽管许多欧洲和北美洲的银行和机构对煤炭行业增加贷款限制,但近年来,各机构在燃煤发电领域的投资额仍保持平稳。
在世界煤炭结构中,50%全球煤炭需求、45%煤炭产量和10%的海运煤贸易均来自中国。
尽管国际能源署认为,未来几年内中国对电力和煤炭需求将出现短暂下滑,但未来十年内,中国在全球煤炭需求、煤炭产量和海运煤贸易中的占比仍将保持不变。
中国政府今年推行的减产政策导致煤炭价格大涨。随后,政府立即放宽限产政策,以缓解煤价波动。产量迅速削减和煤价上涨,使中国煤炭进口量猛增。
简言之,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对世界范围内的煤炭供应和需求都有着巨大影响。
当前,采矿业资本支出非常低,只有为数不多的项目在建设中,中国仍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当前国际煤市走高主要受中国限产政策影响,而非强劲的需求。